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诗人朗诵比喻文案-诗句

一、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日?缃ê焖苹穑豪唇倘缋丁?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12)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苏轼《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苏轼《种茶》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二、 诗人当着临行客人面吟诵的诗句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 有没有什么诗借雪来比喻诗人孤傲不屈的品格

这是一组关于雪的诗句(词),细读起来可以理解作者是通过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描写雪的。

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

这些诗句千古流传,我们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尽可能更加丰富的积累,才能运用自如,不然引用起来必然要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造成引用不得体。今天来老师把这一组诗句奉献给你,希望你能收录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

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

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

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

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年代:宋 作者:吴潜 作品:暗香 内容: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 年代:元 作者:元无名氏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炎炎进火不住添。

要晓得通红无焰烟。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

如此三千。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

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家园自有甘露泉。

要浇灌黄芽长瑞莲。------------------- 年代:唐 作者:朱湾 作品:长安喜雪 内容: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半成冰片结还流。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年代:唐 作者:卢纶 作品:出山逢耿湋 内容:云雪离披山万里,别来曾住最高峰。

暂到人间归不得,长安陌上又相逢。--------------- 年代:唐 作者:焦郁 作品:春雪 内容: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答皇明。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四、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④,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贡⑥,但感别经时⑦。

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辨已忘言。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375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