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1000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生息不竭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奋进的源泉。
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后,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首先,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会了“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的父母生育了我,给予了我生命,养育我,教育我。
他们为了这个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辛辛苦苦,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到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忘记感恩父母,更不能嫌弃父母,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
其次,我从传统文化中学会了尊“师”。
《程门立雪》让我深有感触。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欢学习,到处寻师访友,曾在程颐门下学习。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我也要向杨时学习,诚心诚意向老师求教,谦虚谨慎,做尊师重道的好学生。
第三,我还学会了交朋友。
传统文化告诉我交朋友要讲究诚实守信,善待他人,与人为善。
同学之间有了困难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感受中华文化使我知“孝”, 感受中华文化使我尊“师”, 感受中华文化使我懂“友”。
感受中华文化使我还会明白很多、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炎黄子孙把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永世相传。
完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500字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
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傅雷家书5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一对父子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
母亲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所培养的对象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且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人’。
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的“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这些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
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
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
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
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
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从“谨信”做起。
《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
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
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
三是讲诚信。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
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家长写一篇孩子学习成长作文
和儿子一起成长似乎一转眼,儿子从一个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长成了一个小男孩。
现在的他,已经四周岁多了,身体健康,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回首孩子的成长,记得最准确的两件事就是2005年1月5日儿子出生和2007年9月3日儿子开始上幼儿园,其余记得的多是和儿子一起读书、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吃东西、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坐跷跷板等等日常生活的事情,其间多数是儿子带给我许多的欢乐、感动和收获,仿佛是重新回到童年,和儿子一起成长。
现在拈取几件,和大家分享。
读古诗文因为我是喜欢中国古代文化的,所以家里有一堆堆的中国古代的诗词、散文、哲学、历史书籍。
在孩子降生之初,我就有让孩子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强烈愿望,希望孩子能够读千年美文,做谦谦君子。
但是,孩子太小,不能看书不会说话,我就每天在他睡觉前读诵经典古诗文。
有时中午,有时晚上,抑扬顿挫的读上几首,有时忘记了就去查阅《唐宋诗词鉴赏大辞典》,家人都笑我“老夫子”,说我的读诵就是儿子的催眠曲,因为抱着摇着念诵着古诗文,最后的结果是儿子很快就睡着了。
我这样坚持着,很快,效果出来了。
相比同龄的孩子,儿子说话早,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强,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四十多首唐宋经典诗词,能够比较准确的使用常见形容词。
有时候,和他一起摇头晃脑做诗词接龙游戏,我说上句,他接下句,我说前面四个字,他接后面三个字,父子之间心意相连,煞是幸福和得意。
就是现在,晚上,我们父子俩有时会一起读诵《唐宋诗词》、《诗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只是现在多是让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我来听,遇到不认识的字,我来教读。
我无意让儿子成为一个特别的孩子,但我有意让儿子在他儿童记忆最好的时候,多诵读一些古典诗文,多领略一些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多接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璀璨文明。
打羽毛球儿子从小就精力充沛,好玩好动,尤其是学会走路以后,只要醒着,基本上是在运动状态中,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和要求。
如果一个人,看他一天的话,基本上被累的七荤八素。
为了消耗他的“折磨人”的精力,也为了锻炼他的体魄,我经常在晚饭后带他到楼下散步玩耍。
最初,他摇摇晃晃的走,有时还摔跟头,还要走一会儿,抱一会儿,渐渐的,自己开始跑,开始跳,开始蹦。
因为他的运动量比较大,所以,吃饭比较好,饭量也很好,但却丝毫没有肥胖的迹象。
如果单纯看他的脸蛋的话,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瘦的孩子,但是你一抱他,却是很有几分重量。
散步,现在,只要不下雨,我们一家人围着小区走一大圈,一个小时。
有时候一起跑,互相踩对方的影子,一起认路两边店铺霓虹灯上的字,一起到玩具店看各种各样的玩具。
我给他买过各种各样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球,有布球、塑料球,有排球、篮球、足球等。
现在多是对足球、篮球感兴趣。
我家车库里有一副很多年的羽毛球拍子,一直在那儿闲置着。
并没有想让孩子学打羽毛球,因为羽毛球拍对一个四岁多孩子来说,还是大了点。
起初,他只是看,有时候摸摸拍子,捡捡球。
渐渐的他开始抢拍子要打球,最初,能打到一个球是很艰难的。
有时候,看着他一遍一遍的捡球,一遍一遍的失败。
我们多是鼓励他,坚持着和他一起打,慢慢的他竟然能够打出一两个球,可以接一个,现在,最多能够接到四个球,当然得需要“喂球”。
这段时间有近三个月了。
几乎每天,我们父子或者他们母子都要打一回羽毛球,打了个好球,我们一起大喊“耶--”,打不好我们一起伸舌头做鬼脸。
我觉得这几乎是我们家最好的亲子游戏了。
环保小卫士我记得有一次晚上散步,走到小区的东门,看到一个不知道谁遗漏的饮料瓶子。
儿子走过去将瓶子拿在手中,我正要喝斥他。
这时,儿子说:“真不应该,乱扔东西。
”听了他这句话,我的心一动,看来幼儿园里上环保课了。
儿子知道爱护环境了。
我把饮料瓶接过来,问他,“熠熠,垃圾应该放在哪儿呀
”“垃圾桶。
”然后,他仰起脸看着我说:“我是环保小卫士,不乱扔东西。
”我赶紧鼓励他,“熠熠是好孩子,爱护环境,做环保小卫士。
”然后,我们父子俩一路上捡了不少的盒子和纸片,因为路上垃圾箱设得太少,我们走了好远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儿子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是震动,他说:“爸爸,我是环保小卫士,你是环保大卫士。
”我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儿子去捡这个饮料瓶子,我自己会去捡起来吗
从此以后,我尤其注意改掉自己随手扔垃圾呀纸片呀吐痰呀这些平时不以为意的不良习惯,因为“我是环保大卫士”,因为身边有一个爱护环境的儿子。
幼儿园里在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应该做到。
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到,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必须密切的配合起来,坚持不懈地练习和认知,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看电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的应用遍布各个领域,深深地浸入了我们的生活。
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天天得在家里使用电脑,所以孩子很早就有电脑的概念。
当然有时会让他在电脑里听一些经典儿童音乐和歌曲,看一些中国经典动画片和儿子很喜欢的汽车视频等等。
慢慢的,儿子学会了开关电脑、放映自己喜欢看的《幼儿画报》动画光盘,最近又喜欢上了电脑画图。
现在,孩子们对电脑接受能力让人惊讶。
大家都知道,孩子多看电脑影响孩子视力,并且现在的网络上也确实存在着很多儿童不宜的东西。
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与电脑隔绝,因为,幼儿园里、家里、商场里、游乐场里等等孩子们涉足的地方,几乎全部应用着电脑,并且在孩子们的将来,电脑更会无处不在。
怎么办
这应该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临的问题。
孩子们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喜好,儿子也不例外,喜欢上游乐场喜欢上亲子乐园之类的地方玩耍。
在一些比较大的商场里,儿子看到那些电子游艺厅就会很兴奋就会惊叫还会拽着你的手要求去里面玩。
多数,我会直接拒绝他,然后告诉他,你还小,那些游戏不适合你玩。
有时,我会带他从里面走一圈,让他在有的游戏车上坐一会儿,因为个子不够高,够不着踏板,坐一会儿自己也就没有兴趣了。
因为这些地方声音嘈杂,说话得很大的声音,我就会问他:“这里乱不乱
”儿子一般会说“很乱。
”这时,我就会说,“儿子,这里很乱,咱们走。
”儿子就会很听话的跟我走开。
家里的电脑是上了网的,有时给他搜寻歌曲或者故事是,都得在通用网页上找,儿子眼尖,一般先看到“游戏”栏目,因为他认识这两个字。
有时还怂恿我进去看看。
这件事绝对不允许的。
我问过他,“游戏里面是什么呀
”他回答说,“是好玩的东西呗”。
只要是他提起电脑游戏,我就会告诉他,“电脑是用来工作的,是查资料寻找东西的工具,不是用来玩游戏的。
”还有一个,就是绝对不许他玩电脑游戏,一遍遍的重复,在他的记忆建立这样的意识。
但是对于他看《幼儿画报》动画光盘和一些经典动画,我会鼓励他看,并且有意识的教他自己独立操作。
之前,我会问他,“看几个
”“看三个。
”“说话算数吗
”“说话算数。
”看三个动画片一般在20分钟左右。
因为动画情节优美,画面好看,有时我也和他一起欣赏,一起愉悦。
但是,三个片子一结束,就必须要让他自己关电脑。
起初,那是不好控制的,因为确实有诱惑力。
但是原则既然制定了,他也同意了,即使他赖或者有对立情绪也必须执行。
如果他主动地关了电脑,我就会表扬他,“熠熠真是男子汉,说话算数。
”一次两次,很多次的重复,现在他有了一些自律�
历史: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0字以内
以何种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讨论,自近代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与之相伴,面目各异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以及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等观点,从来就没有销声匿迹过。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有根本的关系2 处理好尊重传统与反省传统的关系3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
阅读古诗的好处有什么
[《红色精神》读后感]最难走的路是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最艰苦的岁月,是共产党抵抗国民党、日本人的岁月;最圣洁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红色精神
最近,我有幸读了《红色精神》这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红色精神》读后感。
其中,最使我感动不已、难以忘怀的是《周恩来的茶缸盖》。
当文中提到茶缸上的搪瓷早就摔得差不多了,同志们几次想给他换个新的,都没有成功。
翻越五台山时茶缸盖掉在路上,人多马杂,一马蹄子就给踩扁了。
警卫员假装没看到,心想这下总能给总理换个新的了。
谁知周总理捡起来,拿到住处找块石头砸了砸,凑合着一直用到了西柏坡时,心中百感交集,周恩来贵为总理,连一个茶缸都不舍得花钱再买一个,多么清高节俭
我又想起了我。
我丝毫不知什么叫节俭,什么东西坏了就扔,毫不吝惜。
别说是一个茶缸了,连一台电风扇我都扔过。
读了周总理的故事,我深感惭愧。
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放荡不羁的豪爽少年少女真是及不上周总理的万分之一啊
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精神,读后感《《红色精神》读后感》。
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和改革时期也是这样。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技术,没有现代科学,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民族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红色精神便是其中的精华。
如今,红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着启示和示范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应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我们要成功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特别需要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
今天,铸造红色精神的艰苦岁月已经过去,但红色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
当我们举起双手庄严宣誓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想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
〔《红色精神》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4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