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名著读后感1500字
很久以前有机会看了《傲慢与偏见》,但说实话,我当时并不觉得这本书很好,甚至看完开头就把它放在一边,心想:语言这么差,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怎么能成为世界名著呢?
这一次,我偶然得到了这本书。因为店主极力推荐,我就起了疑心,看完之后决定自己下结论。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我花了一些睡眠时间去读它,于是我对它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如果我一点也不喜欢它,
那我睡觉时间也不会有耐心看了。
但是,我说的改变,并不是指完全彻底的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我说的改变,是指现在不是没有优势。
先说说我发现的优点。从风格上看,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大部分书都是以男性视角看世界的,甚至《简爱》和《呼啸山庄》基本都是以男性视角写的。
《傲慢与偏见》显然充满了女性的思想,包括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这一点最能体现在写作内容上:如果他是一个男性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惊心动魄(只不过是实力问题),这本书里最精彩的一段也不过是韦翰与伊丽莎白的妹妹私奔(而且结局并不悲惨)。
作者能想到的最坏的行为,只是一些人之间简单的欺骗;贯穿整篇文章的一点是,母亲如何嫁给女儿。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这本书的女人味,当然当时这样的书很少,所以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的巨大成功。
一本好的小说应该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格,在这方面,本书也做得相当成功。看完这本书,就不难形成当时欧洲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性都以嫁人为荣,无论嫁给谁。
结婚成了女人人生的唯一目标,真正的感情很少,很难理解。作者深刻揭露和批判的正是这些。
说到缺点,我想和其他书对比一下:语言能力方面,不如《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来说,不如《乱世佳人》丰富;就表达社会现实的高度而言,
小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人物心理描写而言,不如《呼啸山庄》。虽然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述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但一本名著有这么多漏洞也太过分了。
看完这本书,真想和《乱世佳人》比一比。这两本书在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甚至在人物选择上都过于相似:达西对应瑞德,伊丽莎白对应斯佳丽,本特利对应阿什利,简对应梅兰妮。
前两者的关系是从感情冷冻到升温,再到热情;后两者的感觉总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前者建立在和平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所以我把《傲慢与偏见》叫做和平版《乱世佳人》。试想一下,如果宾利身处乱世,他会和阿什利一样落魄。恰恰相反,
阿什利一开始也是一个非常体面的绅士。
但是在感情的激烈斗争和转化中,《傲慢与偏见》根本不能和《乱世佳人》相比,《乱世佳人》是以战争为基础的,所以感情冲突自然容易表现出来,尤其是战争的宏大场面(比如亚特兰大的溃败,
这一幕太精彩了,读者很难解读。
这些都是《傲慢与偏见》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乱世佳人》在整个战争和战后的社会问题上也做得非常成功,所以这本书的境界从儿童的事情升华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这些也是《傲慢与偏见》比较稀缺的东西。
从全书的艺术性来看,《傲慢与偏见》确实不如《乱世佳人》。但这是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和理解的。作为一个女作家,奥斯汀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当时社会意识认为女性不能写小说)。
当然,这也造成了女性作家在很多写作天赋(比如世界观和知识的丰富程度)上不如男性作家。
尽管我可以原谅这些不足,但相对于同样的女作家夏洛蒂与艾米莉,奥斯丁也显然有这些方面不足。所以至今我还坚信, 《傲慢与偏见》 的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但毛姆将它列为世界十大著名小说之一就未免言过其实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