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200字

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应该以怎样的精神和态度面对生活和社会?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应该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近看了中国现代有文化极客之称的辜鸿铭先生写的《中国人的精神》。本书从真实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揭示了它的价值。写于上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就在欧洲文明陷入危机的时候,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危机中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试图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揭示其价值。也就是儒家传统下的中华文明。

《中国人的精神》最初在1914年作为《中国评论》出版。改名为《春秋大义》,1915年在北京出版。它很快被翻译成德语,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该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

当时中国文化受歧视,中华民族受欺负,所以影响特别特别。

要了解真实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博大、精深、质朴。在这本书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君子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精神。没有强硬、苛刻、粗暴、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丑陋、粗俗、无知、狡猾,但并不可怕、好斗、荒谬、邪恶。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

但是这些缺点透露出一点可爱。第二种精神是强烈的同情心。真正的中国人过着受人类影响的情感生活,有时可能会被说忽视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但他们自由地过着真实而明智的生活。

这本书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和不可避免的中国文明。

作者认为,汉语是心灵的语言,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有孩子的心和大人的脑的人”。要展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必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中国人精神”确实是可取的,也是值得回味的。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老教师推崇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人博大精深、淳朴敏感。

谷先生在文章中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了儒家文明,拯救了西方文明,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他看来,西方人害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部强制力来约束。

花大量的金钱和财产去扶持“闲散阶层”,对人本身形成了强大的约束,反过来又把人推向极端,这也是20世纪初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原因。尽管今天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的捍卫者,

但是在越来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总有人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从而忘记了根源。从我们当代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要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我们绝不能有那种民族自大的心态,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继续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谐发展,造福我们中华民族。

辜鸿铭是个天才。他精通中西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倒着看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文化,最早把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成西方。

我给六国的使节当翻译。他能说会道,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孔子,和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往来,讨论世界文化和政治形势。他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杰出的中国人”.辜鸿铭应该被历史记载。

探索中国人的精神从未停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500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