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大学生读多元智能读后感1500字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将人的智能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并应用于我们的教育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不是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二是因材施教,发现学生不同的智力优势。

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三是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未来的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理念与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课程设计理念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它启发我们的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而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新追求。“多元智能教学”要求我们设计学校课程,

摒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学设计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平等对待学生的多元智能,强调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从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出发。

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开发不同智能的同时,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在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有助于教师理解和积极实践新课程。

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多元智能的本质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材料是学生。的确,人的智能方式不同,他们的智慧钥匙存放在不同的地方。

就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能不能帮孩子找到成功的钥匙了!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解读世界的视角和语言。敢于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是教师发掘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力优势,也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中国有句话:人各有所长。环顾四周,

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有人精于计算,有人善于说话,有人擅长跳舞,有人擅长绘画.多元智能研究者加德纳曾幽默地建议,

判断孩子智力最发达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守规矩行为”:语言智力发达的孩子总是爱说话;空间智力发达的孩子爱画画,爱发呆沉思;人际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流;身体动作发育良好的孩子爱搞小动作。

课堂上这些特殊的、不规则的表现,其实是学生在告诉老师,自己有这些特长,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接受的一个信号。加德纳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潜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疑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新的课堂环境;重新定位现有的教材,

充分发挥其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21世纪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毕竟学生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不仅要接触老师,还要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们一出生,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更好的发掘孩子的潜能,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多关心,多爱护。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针对以上的内容,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协调发展,彰显教育改革的理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8519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