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一百首》之《游子吟》读后感
母亲的微笑
——读《唐诗一百首》有感
学前班的时候,很奇怪,有个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全校学生跳舞,舞曲的歌词是一首诗,叫《流浪的儿子》。跳了几次下来,老师为了让我们跳得更好,给我们讲解了歌词。一提到想妈妈,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泪流满面,只有我一个人“只下雨不打雷”——泪如泉涌,一言不发。我知道我和我的同学此刻在想什么。为了止住我的眼泪,老师给我发了一篇小学生的唐诗一百首,有拼音,有美图。并告诉我书里有这首诗,想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童年的妈妈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善良,那么勤劳。我最喜欢在忙碌的母亲身边。记得有一次,我跟着我妈去地里收黄瓜。妈妈忙得不停地往洗衣篮里放黄瓜。刚刚六岁多,只能挑不高的黄瓜,还要帮妈妈往另一个筐里装。就这样,我终于把地里的黄瓜搬走了。烧开水后,半熟的黄瓜在屋顶上挂满了金黄色。妈妈拿来了菜刀和案板,黄瓜在她熟练的刀功下被均匀的分成了四块。黄瓜切成四块后,敞开肚皮摊在阳光下。我把黄瓜递给我妈,每递一根黄瓜,我妈都冲我笑。突然觉得妈妈的笑容比阳光下的金色还要灿烂。
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微风吹动的窗帘撞击窗沿的声音,把在妈妈怀里的我吵醒了。我在旁边发现了一件蛋黄t恤。奶奶一瘸一拐地走进来说:“小春,你妈妈摘了你的干黄瓜皮,在集市上卖了。货物很好。一个老板给了你一个好价钱,你妈妈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这里,颜色像黄瓜皮。你妈还说她去广东打工了,叫你规矩点。上学前班就不能哭了!”
我一头扎进了那件蛋黄色的t恤里,越哭越止不住,心口刺痛。我真的不想长大。长大后,妈妈会远离我,去很远的地方打工谋生。我的脑海里清晰地映出妈妈在阳光下甜美的笑容!
初三上册的时候,在《中国园林》的学习内容里又遇到了这首诗,正好是那个很帅的男老师教我们的。他告诉我们:我熟读数百首“一”唐诗,即使不会写诗也会唱。有母亲这样描述“她缝得很细,她补得很彻底,害怕耽误会让他晚回家”,有无私的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爱国的战士“让龙城飞起来,但不教人花阴山”...其中《游子颂》这首诗让我爱读这本书。每次读这首诗,每一个字都让我颤抖,哽咽,痉挛,窒息。于是,我找到了这本《唐诗一百首》和那件蛋黄t恤,装在袋子里,放在我的枕头下面。想妈妈的时候,我就拿出衣服来看书。
有人说,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是在苦苦寻找自己的精神天堂。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带来无限的感激和惊喜。
一首诗拨动了我心中不愿触碰的心弦,却恰恰激起了血脉相连的亲情思念——妈妈,你现在在哪里?我希望我能快点长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永远微笑着陪伴我。从此,我怀念母亲的笑容,将头深深埋在唐诗百首的合集里,寻找无限的感激和惊喜,陪伴着没有母亲的童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9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