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的对比

暑假的时候,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在妈妈群里火了,在微博里搜了很多次。刷了很多次微博,就对它产生了兴趣;而且我不喜欢看电视剧。总觉得把一些好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会毁了原著。于是看了亦舒写的小说版《我的前半生》。上学后,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读了鲁迅的《伤逝》。才知道,亦舒的偶像是鲁迅先生,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改变了鲁迅先生对过去的悼念。

但鲁迅的《伤逝》和亦舒的《我的前半生》的写作手法却大相径庭。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个从男性角度讲述情感转化的故事:当时是五四青年运动。勇敢的女大学生子君为了爱情和“朋友”涓生,反对孩子在一起的传统婚姻,她的父母做出了这个决定。为了双方心目中的“爱情”,她离开了富裕的家庭,独自与穷困潦倒的青年涓生相依为命。涓生外出打工,子君经营着一个两人的小家庭。然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爱情会低头,涓生没有退路。那时候不结婚很难和女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他失去了可怜但稳定的工作,渐渐的涓生发现子君变得猥琐,不再体贴,只和地主的小官太太吵架。他曾经仰慕的勇敢博学的子君已经不存在了。最终,他以“爱情必须时时更新、成长、创造,停滞的爱情不会长久”为由,与子君分手。后来子君被父亲接回家,终于在那年冬天死去。涓生后悔了,才明白子君的勇敢是因为爱,他永远不应该告诉她真相。

鲁迅先生以涓生第一人称写作,文章多为涓生的论述,很少提及子君及其内心描写。

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里,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和鲁迅的《伤逝》里的一模一样,都是子君和涓生。但是他们的生活完全不同。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是一个以女性视角讲述感情转变的故事:家庭主妇子君纵情娇宠,突然有一天丈夫涓生提出离婚。当时子君深受打击,不惜用儿女挽留涓生,却没有挽留涓生。子君有一段时间发呆,期间闺蜜唐静一直陪在她身边,不断鼓励子君走出婚姻的失败。后来子君意识到,不能再在发呆中度过一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因为失去了婚姻而觉得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子君在闺蜜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始重新进入职场,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一个关于新时代三十多岁女人的故事。一段婚姻的失败,逼着女主角变得坚强,变得更漂亮,有了事业,最后遇到了一个很爱她的男人。

亦舒是用子君第一人称写的。大多数文章描述了子君如何从一个被遗弃的家庭主妇变成一个美丽而有成就的女人,重点是子君如何变得独立。

比起鲁迅和亦舒的两部小说,我更喜欢亦舒的写作手法和内容。鲁迅先生的《伤逝》过于消极,可能与鲁迅先生当时生活的环境有关。当年鲁迅先生写《伤逝》就是为了指出“以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探讨受“以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五四反腐青年,如何在跳出家庭牢笼后,走上“新的生活方式”。所以《伤逝》的结局注定是悲剧,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也是压抑的。亦舒写的《我的前半生》更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女人要自信,要独立。所以《我的前半生》整篇都是励志基调。

涓生从男性视角的忏悔和子君从女性视角的独立,表现了作家对当时社会和女性特征的审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9621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