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800字
作为一个文明,中国在世界东方存在了很长时间。时间的和谐赋予了中国独特的标签。有人说中华文明像元朝那样在外族入侵后建立统治的时代已经停止了,但我依然觉得中华文化的那根线还没有断,因为在外来文明进入这个温暖的电饭锅之后,虽然他们很优秀,但他们还是不同的。这种说法是肤浅的。也就是说,外来文明非但没有彻底颠覆整个中原文明的根基,反而一步步融入其中,给中华文明的形成增添了独特的狐疑味道。
我之所以首先争论中华文明存在至今,是因为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讨论中西文化溯源的区别。现在我看看中国和西方,我脚下的土地是一个独立、强大的国家,敢于、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与美国、罗刹国、倭寇平起平坐。一百年前,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轰炸之后,在各种国耻条约重压下的风雨飘摇的清末,辜鸿铭这个“老怪物”,仍然可以做到当代人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坚持独立思考,凭借自己通晓中西的学识,以及生于南阳、学于西、嫁于东、役于北的精彩履历,昂首挺胸,傲然挺立。中国人。不难理解李大钊所说的:认为一个叫辜鸿铭的老师,2500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国文化学院的认可,就足以傲立于二十世纪的世界,这是愚蠢的。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本薄薄的书,却又无比厚重,因为它是一代狂人的生命呐喊。这本书是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的。尽管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但战争始终是人类精神世界动荡的表现。这也是西方世界精神缺氧的一个契机。辜鸿铭到处演讲,告诉西方人,中华文明的核心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最终希望陷入危机的欧洲乃至全世界在未来道路的选择中加入中国元素。
全书分为以下几个章节:中国人民的精神、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伟大的汉学家、中国研究。其中,第一部分——中华精神是核心。作者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人的精神,那就是‘温柔’,即温和。中国人的温顺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不暴力、不严厉。”或粗犷,或疯狂。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中国人的人性特点是冷静、冷静、老练。” “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鲁的,但粗鲁中没有粗鲁。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陋的。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唐的。”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俗的,但粗俗中没有侵略性和喧闹。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狡诈的,但狡猾中没有恶毒的。真正的中国人即使在身体、思想、性格上有缺点,也会有缺点。不会让你反感。”而这些原因,我想,都来自于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真正的关键不是这句话,而是这句话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力,或者说统治力。儒家思想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基础。儒家讲的是节制,所以只要中国人不是特别不能忍受,当别人问他们诸如:去哪里吃饭、点什么、喝什么等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微微一笑,然后加上经典答案:随便。以至于“休闲”成为了中国菜单上最中国化的菜品。儒家说,王是王,臣是臣,所以在中国的字典里,“谋反”这个词想一想都是犯法的。儒家讲三从四德,而婚姻在中国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爱情万岁,而是因为婚姻是一个紧箍咒,其中充满了诸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儒家思想。其实,作者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概括起来,就是“好人的信仰”。你生来纯洁善良,必须要听话,不管是你的父亲还是你的老板。聪明的中国统治者深知,保卫人民胜过保卫河流。从纣王开始的反面教材也教导后来的统治者:暴力是没有用的。西方的情况并非如此。祭司和军队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必要的。一个好的产品,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然而,这也是因祸得福。它给西方世界留下了自由思想的美好果实,给了西方人一颗勇敢的心。他们可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守信念、承担风险、创新。毕竟,他们拥有狂野的基因,跳动着强大的心脏。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让皇帝们眼花缭乱。儒教自汉代起就被定为“国教”,千百年来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王国的根基。中国的帝王也自觉不自觉地拿着儒家的马竿来驯服统治下的中国人民。他们有人类的智慧,但这不是一种理智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像这种本能的表达来自慈悲,一种爱和执着的感觉。正是因为有慈悲心和真正的人类智慧,我们才有了中华人性。真正的中国人有着难以形容的品质。温顺。他们习惯了顺从,他们习惯了坚韧和朴素,他们永远秉持着“好人的信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0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