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900字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哈姆雷特》。鲁迅的《铸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复仇故事,与《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之处。

小说首先描写了小男孩梅剑池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平凡的夜晚。他被老鼠咬锅盖的声音骚扰得睡不着,就起身去惹老鼠。后来,他不小心踩死了老鼠,他不禁又生出怜悯之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午夜过后,眉尺十六岁,即将长大。他的母亲告诉了他父亲死亡的秘密,并教给他父亲留下的剑,希望他能改变自己“性格软弱”——哈姆雷特般的气质,用这把剑杀死杀死他父亲——国王的敌人。这样一来,这个刚才还在和老鼠打架的年轻人,就不得不承担起刺杀国王为父报仇的使命了。

通过复仇的行动,故事的主角从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这一过程的催化剂是复仇所需的仇恨、勇气和力量。复仇让他的意志变得成熟,但他的身体却拒绝成长,或者说是他身体的本能拒绝承受成人的仇恨。关键时刻的无意摔倒,让他距离复仇的目标越来越远。就像哈姆雷特的犹豫一样,他不自觉地逃避了复仇的使命。

小说中的“黑衣人”是梅剑池复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有一种非凡的坚定和果断,一种完全成熟的男子气概。这些正是年轻眉尺所缺乏的。类似于《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他是梅剑池缺乏复仇心的补偿。

将眉尺与“黑衣人”联系起来的,是仇恨和复仇的欲望,而不是爱、忠诚、同情等情感。 《黑衣人》关注的是复仇本身,只关注复仇行为的有效性。他对除了复仇以外的情感不感兴趣,或者说,他已经抛弃了除了仇恨之外的所有情感。 “黑衣人”是复仇意志本身,也是池美剑的复仇手段。作为复仇的手段,“黑衣人”确实以一种独特但有效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使命。

故事的最后,为了完成复仇,黑衣人梅间之和王军砍下自己的头颅,在沸腾的鼎中厮杀,最后同归于尽。三个煮头在鼎里混在一起,无法分开。国王的臣子们无奈,只好将三个头骨与国王的尸体一起埋葬。

文章结束了,但我却无法自拔。鲁迅用一部“新版”的古代小说,不仅表达了人民向暴君复仇的愿望,也含蓄地写出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痛苦。在饱受列强欺凌的旧中国,这是个人情感与民族感情的完美结合。那个神秘的黑衣人。它是鲁迅的化身。鲁迅心中强烈的复仇心态就像光明的使者,指引着革命的前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024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