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朗读美学》读后感

《朗读美学》读后感

泾河新城先锋小学曹伟

好久没有读张松老师的《朗读》和《朗读美学》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摘录了一篇又一篇,但我却没有写下任何一个字的想法。为什么?我不太明白!更直接地说,我不太明白如何将张松老师深刻而艺术的写作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这就像一份及时的礼物。这时,于永正老师给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做了一场《朗读与朗读教学》讲座。他谈到了《朗读》给他带来的感想。听报告的时候,我背诵了一遍,并看着笔记本上做的摘录。我心里想了想,也有了一些感悟。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理解,可以引导读者深入作者情感的深处,体验文章的精髓。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内化与表达融为一体。当他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时,这种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成为自己的;朗读还有利于记忆,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孩子朗读呢? 《阅读美学》教给我们很多技巧。

1、读停停,即停顿。停顿是一种思考的需要,也是一种语气的需要。

读完题要停顿,读标点符号和自然段落时停顿,过渡停顿,回味停顿,生理停顿。只有把握好停顿,朗读才不会像打机关枪,才会有思考的空间和节奏之美。

2.读出压力

有并置重音、对比重音、呼应重音、离合重音、强调重音和比喻重音。课堂上,我们经常采用标记重音的方法来教孩子朗读,或者让学生听别人朗读,评价别人哪些单词读得好。这也强调了重音,但是重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音,而是有些不同。重点。

3. 读语气

语气的变化有很多,所以在语气方面,一定要坚持“句首不宜同一个起点,句腹不宜同一个波形,句末不宜同一个波形”。句子不应该是同一个着陆点。”

4.读节奏

朗读时要“上扬下松”来把握状态。要“以点带头”,把握重点。要“蓄势待言”,蓄势待发,改变“不平”的局面。

我非常佩服老师的阅读能力。他能以如此“薄”的方式读懂如此深奥的书,是我所望尘莫及的。有了这样的提纲和指导,你在阅读本书时就会有更好的理解。当然,仅靠技巧是无法读好书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情境、氛围、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身作则,调动激情,让孩子沉浸在“我要读书”的快乐中,就成功了一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090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