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当时消除不利、接受建议的积极作用和今天的参考意义。
2、了解国史著作《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史中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关键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通过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劝诫技巧。
2、本文讲述邹忌以自己的身世为喻,讽刺齐王纳谏、消除隐瞒的故事。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关键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简介: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裳;以古为镜,可以知盛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想要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身边敢于出谋划策的人很少。大臣不成功;而谏能否有效,首先要看国王是否英明睿智,其次谏者是否注重谏的艺术,让“良药”既“口中清爽”,又“有益于疾病”。 ”。战国时期,齐威王非常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口才闻名的谋士的讽刺,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刺齐王受谏》。
2. 解决问题
1、标题《邹忌讽刺齐王受谏》巧妙地用双句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刺齐王和齐王受谏。 (提供多媒体课件)
2. 邹忌是齐国的谋士。曾任职于桓公、卫王、宣王三个朝代。他以勇于提出建议和雄辩的辩论而闻名。齐威王即位后,沉迷于淫乐,忽视政事。谋士淳于琨隐晦地劝谏说:“国内有一只大鸟,停在大王的宫廷里,已经三年不飞不鸣了,大王知道这一点。”这只鸟在哪里?”齐威王听了,恍然大悟,说道:“这只鸟如果不飞,它就会飞向天空;如果它不飞,它就会飞向天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完善政治,实现了齐国的大治。
3.提供《战国政策》和战国时期的相关资料(提供多媒体课件)
由于《战国策》一书主要记录战国时期兵家的言行,所以一直流传到西汉末年,由刘向编订并修正,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3.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老师强调本文教学重点
(提供多媒体课件,学生先分组自测,教师再抽查)
(1)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邹忌讽刺齐王接受谏(讽刺:用委婉的语言建议、规劝或指责。谏:大臣们向齐王提出的意见。)
可以诽谤、嘲笑法庭(公开指出。诽谤、公开指责,无贬义;嘲笑、轻微讽刺。注意区别:诽谤、议论或幕后窃窃私语)
能够批评别人的过错的人(责备)
写信劝诫某人的人(信也泛指文件或文书,这里指奏折)
期间之后(期间、一周年称为期间年;整月称为期间月)
(2)灵活运用词性:
1、朝服帽子(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我妻子的美丽是我的私人自我(美丽,形容词含义用法)
3. 能批评别人过失的人(面容,名词作状语)
4. 耳朵少的人(听,动词用法)
(三)古今含义不同
1. 现在齐国在千里之外(土地是圆的)
2. 宫里的宫女们对国王都是保密的。 (国王旁边的大臣)
3. 明天,徐先生会来。 (古代意思是第二天。现代意思是今天的第二天。)
4.阅读与鉴赏。 (多媒体课件提出以下五个问题供学生小组讨论)
1、邹忌从一件琐碎的家事就与国家政治大事联系在一起。这到底是什么家事?
2.由于感情和地位的差异,妻子、妃子、客人在回答问题时语气不同。有什么不同?请找出并描述原文的情感基调。
(三名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3、邹忌面对妻妾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之词,无论是真还是假,是怎样的态度?
4、邹忌是如何“讽刺”齐王的?
5. 讽刺的结果是什么?
(一、明确:邹忌问妻子、妃子、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
(2、妻子说:“你这么漂亮,徐先生怎么能像你一样呢!”语气是由衷的赞美,语气是不容置疑的。 妃子说:“徐先生怎么能像你一样呢?” ” 语气是讨好,语气有些勉强。 客人道:“徐先生不如王美。”语气是客气恭敬,语气是有点礼貌。
(三、面对赞扬,邹忌并没有得意忘形。“明天徐先生来了,谁见了,都觉得不如他;照镜子,就见他了。” ” 晚上睡觉时,他想了想,说道:“我的妻子对我来说是如此美丽。 我是一个私人的人,那些把我美化为小妾的人人都怕我,美化我为客的人,都急于向我索要。”由此可见,邹忌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4、邹忌入朝后,并没有直接直接向魏王进谏,而是讲述了自己“闺中琐事”的经历,然后用类比的方式,委婉地提出建议。
(5.齐威王接受建议,颁布法令,开辟言论渠道,赏赐建议。先是“朝廷如城”,然后是“时进”,最后是“无人能进”,最后“败朝”。
5、分析本文的说理和叙述特点。
本文采用“三层法”,从头到尾都采用了三层比较技术(提供多媒体课件)
三问:妻子、妾、朋友三个答案
三比:妻妾为我私 宫妻为国王私
我怕我朝廷大臣都怕国王
客人有请求 四界内,王有请求
三种奖励:上奖励、中奖励、下奖励
三时:令第一期、数月后、年后时期
三态:邹忌用自己的经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都向齐”
6、布置作业:读完本文后,安排学生进行与实际相关的读后训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