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读后感

阅读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宝库,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暑假里,我读了董一飞、张晓霞写的《向教育名家学做老师》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本书共十章,融合了叶圣陶、陶行知、孔子、张伯苓、佐藤学、苏霍姆林斯基、杜威、怀特海、莱夫、卢梭等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我们共同引导教师向大师学习,成为真正的教师。

叶圣陶老师说:“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做人”。教导学生“做人”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仅应该存在于他们的大脑中,而且应该有行动的机会。通过合作培养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叶老师在书中多次谈到“为不教而教”的教学理念。首先,传授给学生方法和能力。即传授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也就是说,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而要想办法引导他们在听课时有意识地动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教”就有了基础。最后,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主动过渡到不需要“教”的地步。教师要从“讲”转变为“引导”,用问题启发、引导,决不能逾越界限。

“为不教而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按照叶老的教学理论,知识不能通过灌输来传递,而必须让学生理解和获得。我们的教学必须积极践行“为不教而教”的教育。想法。

“带着一颗心来,走的时候寸草不生。”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为师教导我们“教人求真,必先教己求真,求真知、真技、真德”。陶行知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真”字。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真理”比什么都重要。陶行知老师曾说过:“把我们放入少儿队,成为孩子们的一员。当我们加入少儿队,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一定不能敷衍,不能假装,而是真诚的。在情感上,我们是同一个人。”作为孩子们的前沿,我们也要走进孩子们的行列,才能有新的认识和发现。”教师必须融入学生、理解他们。我们要知道,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必须保护和适应学生的学习天性,让学生本能地、独立地学习,真诚地、自由地思考。我们带给学生的不应该是文化上的宽慰,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真正适合学生前进的教育。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材施教是他极力倡导的教育理念,他也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作为益民小学的一名教师,面对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是一线教师必备的能力。如何因材施教?孔子在《论语》中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为我指明了方向。阅读《论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伟大,也让我们在平凡的现实世界中认清自己,保持理性和冷静。

张伯苓老师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他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济世”的责任感办教育。他以开放的文化胸怀改革教育,锐意进取,推陈出新,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办学模式。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教育的本质是让人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然后幸福地生活。”我们一生追求的不就是幸福的生活吗?张伯苓老师的思想是先进的。他强调,学生要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课内和课外活动融为一体。世界如此美好,何必为难学生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净化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的心灵变成小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自由成长。

佐藤学老师在书中极力推荐的一种新型课堂————,一种湿润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湿润课堂”里,有一个主动、合作、反思的课堂;师生之间可以安心、轻松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学会倾听是营造湿润课堂的重要途径。听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更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听。 “听”是“润”课堂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要注重积累事实,从具体事物中发现真理的本质。积累事实的一种方式是教育写作,即在日常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包括“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日记”、“读书笔记”等。他让我明白教育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最好平台。作为一名敬业的教育工作者,观察、反思、写作和阅读是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和提高的基本要素。

读完名师对杜威教育观的阐释,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杜威首先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其次是一位教育家。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经过苦苦思考和探索,他找到的路是教育——。杜威说“教育就是生活”,就是通过行动获取知识、增加学习。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幼儿在行动中求知。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会在遇到困难时形成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从中获得的经验是书本和教科书上的“知识世界”所没有的。总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孩子的差异,弯曲自己的形象,更加贴近孩子的内心和教育的规律。

本书主要讲解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本书不传授具体的方法,而是挖掘教育的内在意义。正因为如此,它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指导,给了我们当前教育的无限可能。在书中,怀特海对教育中的“思维迟钝”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思维只是通过大脑接受某些观点,而没有实际应用和验证。我只是半知半解,却不知道为什么。我实在无法忍受学生们一再的提问。这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真正理解教育的目的,将自己的观点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教育的节奏,要学会等待学生的反思和努力,而不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伟大。价值。

雷夫,一名平凡的老师,用创新的教育方法,把孩子们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课堂变成了温暖的家,创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信任和耐心,感受到了热情和责任,留下了敬佩和感动。书上说: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什么。 ——害怕了。简单的信任比令人畏惧的权威更重要。 56号教室无法复制,雷夫老师也无法复制。雷夫老师的执着、爱心和智慧将会影响我,引导我努力成为一名学生信赖的好老师。这也是我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强调“人的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作为老师,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学生做出片面的评价。一刀切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内心喜悦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总之,阅读《向教育家学习做一名教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提高的途径。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可以丰富你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你的教学水平。同时,您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育智慧,开阔您的教育视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312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