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不要挑战人性》读后感

我选书的时候看到“人性”两个字就买了。读完之后,整体内容比较简单易懂,所以读起来会很快。

以前,我一直对“人性”这个词感到好奇。通过对心理学的初步了解,这个词的神秘色彩似乎不再那么浓重,尤其是读完这本标题带有“人性”的书之后。两个字,内容比较简单,然后你就会悟到:人性,本来就是如此。

书的封面上还有一个副历史上关于人性的20个经典实验。这20个实验的主题大体相同,基本都是围绕儿童的健康心理培养。因此,本书迎合了大众家长的需求。部分实验延伸的内容与家庭情感、人际关系有关。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容易读的书,我几乎忘记了内容有多么有用。我一下子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但是当我整理这些内容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摘录如下:

1. 哈洛恒河猴实验:生存需要关系的存在

哈洛由此证实,爱来自接触,而不是食物。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系,因为在关系中,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了解并净化自己的内心。

结论:情绪互动胜过饮食护理。

2. 陌生人情境实验:情绪、寻找爱和依恋的需要

情感联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安全依恋;第二类是安全依恋;第三类是安全依恋。二是回避型依恋;第三是焦虑和矛盾的执着。

父母当年在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孩子长大后就很可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如果种下爱的种子,孩子长大后心里就会滋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你播下仇恨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恐惧和不安全感。

3、双梯攀爬实验:成长需要成熟的时间

格塞尔指出,孩子的学习取决于生理成熟度。没有足够的生理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心理和能力发展,学习对此仅起到促进作用。

家长应该耐心等待,直到孩子达到可以接受未来学习内容的水平。从实际效果来看,提前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基因是生命这出戏剧中绝对的主角,环境只是配角。”

最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建立自我效能感,建立“我能行”的感觉就越持久;相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建立自我效能感变得困难,甚至孩子可能会产生自我效能感。 “我做不到”的感觉会伴随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生。 (强调已添加)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而是“育”。

4、波波娃娃实验:要发展,就需要找到榜样来学习。

实验结果充分证明攻击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习得。

通过模仿,孩子可以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让模仿有了意义。

5.车祸目击实验:谣言、可怕的记忆篡改和植入

为什么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越容易引发大量谣言。当人们陷入极大的恐慌和焦虑时,这些情绪就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一样,深深地压抑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

当你意识到自己情绪化的时候,就放下手机,停止联系信息,去做点别的事情,比如冥想。冥想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如何辨别谣言?第一,深刻认识情绪;第二,保持批判性思维;第三,观望一段时间;第四,用事实说话,乘风破浪。

6、电击实验:服从,好孩子的犯罪

当我们还年轻,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时,我们的父母、老师、媒体、文化环境等就将各种各样的“笔记”塞进我们的大脑里。这些“注释”也限制了我们的独立思考。

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思想的火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极其重要的。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服从权威的倾向。

7.霍桑实验:效率来自尊重和认可

事实证明,影响工人生产力的并不是工作环境、工资、休息时间等外部因素,而是心理状态的内部因素。

“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是,你有工作能力,但你失去了工作动力。”

霍桑实验和恒河猴实验充分说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互动远比利益重要。

8、认知失调实验:你认为你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吗?

所谓命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决定,二是行为结果,三是对行为结果的解释。

9.罗森塔尔实验:标签,影响命运的力量

罗森塔尔效应:权威给予的心理暗示对委托人产生影响,引导委托人的行为,从而逐渐改变委托人的人生方向。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只需要快速关注、存储、检索和区分四种基本信息。这四种基本信息分别是生存信息、繁衍信息、家庭亲子信息、自身信息。与社区信息密切相关,生存信息的处理是重中之重。

舒适区的本质是标签。

您需要采取第一步行动。行动带来不同的结果后,你会有新的情感体验,改变认知,去掉标签。这是走出心理舒适区的一步。

摘掉标签:一是要时刻保持觉知;第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第三,改变源于经验;第四,慢慢来。

10.斯坦福监狱实验: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

人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角色和环境,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环境成为施虐狂或受虐狂。

人类的行为并不完全受理性、性格和经验的支配。决定人行善还是作恶的,是社会环境和塑造环境的制度力量。

11.习得性无助实验:失去控制,我们为何变得悲观、失去信心

塞利格曼认为,如果一个人相信逆境是永久的、普遍的、个人的,那么这个人就会有悲观的解释风格;如果一个人认为逆境是暂时的、有限的、外在的,那么这个人就会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人们会有乐观的解释风格。他写道:“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防止习得性无助,而悲观的解释风格可以传播习得性无助。” (强调已添加)

根据德韦克提出的思维模式理论,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那些被夸聪明的学生不再愿意继续考试,也不再有兴趣解决问题。相反,那些因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同学却越来越勇敢,保持着解决问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 (强调已添加)

12、小阿尔伯特实验:恐惧,需要大胆表达(强调是后加的)

杏仁核是大脑中专门负责快速处理和表达情绪的区域。

如果大脑长期暴露在恐惧之中,大脑中的某些基因就会被永久激活或永久关闭。

最坏的情况是长期处于恐惧之中,或者突然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如地震、战争等。

虽然杏仁核过度活跃会影响语言表达功能,但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彻底重启我们的语言表达系统,打破大脑中恐惧的恶性循环。

13.棉花糖实验:家庭是我们最大的压力缓冲器

孩子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家庭能否给孩子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稳定感,是孩子长大后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贫困的本质是一种匮乏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产生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稀缺性思维。然而,人们只关注当前的得失,特别是那些与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不是自我实现。这样的需求。

稀缺思维的一个主要副作用是它不断消耗人的精力和意志力,减少大脑的“带宽”。

14、旁观者效应:善恶,你的选择就在一瞬间

《自私的基因》指出,人性是自私的,因为基因是自私的,只有自私的策略才能让物种继续下去。

催产素的存在是专门为了建立亲子关系,让母亲更好地照顾下一代而存在的。人大脑中催产素的分泌也与多巴胺有互补关系。

15.吊桥实验:爱,你不知道的秘密(重点后加)

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著名三角恋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三个要素:激情、亲密和承诺。完美的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如果定义为敌人或与自己无关的人,催产素不仅会妨碍人们善待对方、友善对待,反而会让人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让人变得更有攻击性、更不合作。

戈特曼进一步研究发现,维持幸福婚姻的关键不在于配偶的人格是否完美,也不在于配偶的受教育程度或财富多少,而在于配偶之间关系的匹配程度。关系的匹配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夫妻双方都以关心、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彼此的缺点,甚至解决它们,那么夫妻关系就会充满生机。如果这种情感联系充满了爱、包容、尊重和理解,就会转化为正能量,通过婚姻关系不断向上生长,滋养夫妻和整个家庭,特别是孩子。

16、感觉剥夺实验:身体是我们衡量世界的尺度

科学家发现,拥抱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降低血压和皮质醇水平,从而减轻压力。而且,只要几秒钟的亲密接触,大多数人就会感到压力减轻。 (强调已添加)

17、拖延实验:拖延,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

强迫一个人听话,看似消除了这个人愤怒的表达,但实际上只是让他将愤怒压抑到潜意识中,通过潜意识表达出来。潜意识层面最直接的表达并不是通过意识层面或逻辑层面。语言系统,即符号系统是进行的,但是是用当事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

事实上,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祖先猿猴的大脑就已经进化出了一种将目标和奖励联系起来的心理机制。 (强调已添加)

18.罗森汉实验:谁是精神病患者?

遗传科学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是一种应激反应基因。母亲的亲吻和抚摸会促进新生儿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酶的分泌。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酶可以增强孩子未来对压力的抵抗力。能力。 (强调已添加)

19.电车难题实验:良心,人类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儿童的道德发展一般遵循一个从利己主义到遵守原则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道德整合的早期阶段。 7-10岁的孩子主要服从成人的权威、遵守规范,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期望得到奖励和惩罚。第二阶段是道德整合期。从10岁开始,孩子的行为受到他人意见的引导,孩子就会有遵守规范的意愿。第三阶段是道德整合的后期阶段。从青春期开始,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儿童形成抽象的道德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行事,以满足自己的良心,而不是寻求他人的认可。 (强调已添加)

20.注意力眨眼实验:正念,打开意识之门

情绪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可以说,我们的注意力和情绪是天生一对,齐头并进。只要情绪受到刺激,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就会立即向情绪倾斜,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当前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有足够的注意力资源来检测第一个目标,并且大脑将几乎所有的注意力资源都投入到了第一个目标上。当第二个目标出现时,注意力资源即将耗尽。只有当所有注意力都被重置时,

正念练习的第一部分是身体的觉知;第二部分是情绪的认知;第三部分是对自己认知的认识,尤其是思想观念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全面的认识,就是看。真理与法则,实现生命的存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34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