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岸见一郎与作家古贺文健合着。本书主要研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书名《被恨的勇气》听起来就像是心灵鸡汤。很难将它与心理学、哲学联系起来。封面上的“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当我打开目录时,章节标题却让我深思。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生命是由一系列的时刻组成的”。本书的内容以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哲学家之间的激烈辩论的形式展开。我似乎对这个年轻人的困惑和疑问感同身受。引起了共鸣,哲学家的回答击中了我的心。我被他深刻而常识性的思想震撼了,仿佛我拉动了一根绳子,在迷茫中看到了一线光明。
书中有三点让我特别感动:
第一点是“决定我们自身烦恼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诸如“你现在的样子是原生家庭创造的”之类的理论,即你的过去造就了你的现在。我们坚信“过去决定现在”这一理论。阿德勒的思想强调“目的论”。任何过去的经验都不是我们现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那些经历,而是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永远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回想8年前,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白城工作,而我的同学几乎都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或者继续读研。说实话,我心里很不甘心,很不高兴。我抱怨命运的不公。如果不是父亲出事,如果不是亲人千方百计把我救回来,如果我当时没有做出那样的选择,我的生活会不会更好?太多的“如果”让我感到沉重。我很庆幸在工作的第三年看到了这本书,它让我意识到沉迷于过去的幻想和假设是没有意义的,我的生活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可改变的。与别人做的事因此改变钥匙交到了我的手里,我开始努力让我的选择正确。
第二点,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不是关注不能改变的事情,而是关注可以改变的事情。自我肯定是一种通过暗示“我能做到”来欺骗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一个人显然做不到。自我接纳是指如果你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你做不到”,然后尽力朝着你能做的方向努力,不要欺骗自己。因此,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开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再和别人比较。不管大家走在前面还是后面,我们都是在没有垂直轴的水平面上行走。我们不断前进,不是为了与任何人竞争,而是为了不断超越自己。
第三点,决定人生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这本书告诉我,如果我想改变自己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就必须改变自己与世界沟通的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决定我人生的是“此时此刻的自己”,并充分利用每一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上美好的生活。毕竟,你越努力,你就越幸运。好的结果往往降临于有准备的人。因为这句话的影响,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参加各种比赛,我都能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努力做当下的自己,不沉溺于过去,也不惧怕未来。
勇于被人讨厌,不是吸引被人讨厌的负能量,而是不怕被人讨厌,能够自我接纳,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不活在期待中别人的。希望我们都能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不惧怕别人的眼光,拥有心灵的自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