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300字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300字
在众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著作中,这本书可能是流传最广、受众最多的一本。这也是争议最大、最尖锐的一个。从今天来看,其观点有些偏激和狭隘,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但仍然不能否认,它在大方向上有相当大的正确性和可预见性。同时,对于外行人来说,它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供读者思考和研究。
核心观点:群体具有智力低、易操纵、有强烈领袖崇拜倾向的特点。这一特性不会因为个人的智商或能力的突出而发生任何改变。
作者在世时,法国仍处于相当动荡之中。革命的不断爆发、政党的不断涌现、生活的不稳定,导致了传统价值观的崩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身边群体的行为自然就更加不可理喻,他们做出了各种疯狂愚蠢的决定。尽管作者在描述“群体”这个概念时已经尽力做到了客观,但仍然掩饰不住字里行间的讽刺和厌恶,这也导致了他的观点比较激进,很多地方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作者大致描述了以下群体特征:
首先,一个群体的智商总是取群体中最低的人的值。任何一个智者、圣人、知识分子一旦进入一个固定的群体,并被这个群体发扬光大,他的知识、技能、影响力就不再发挥任何作用。他将与小组中最愚蠢的人竞争。人们也同样愚蠢。
第二,因为第一点,群体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会是正确的,甚至不是相对正确的。尤其是在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比如战时,团体只能做出最坏的决定。
第三,因为第二条,历史上大多数令人难以置信、毫无道理的暴行和罪行都是由一群愚蠢的群体犯下的。这种现象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将来也将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你想操纵一个群体,你必须使用与群体智力相一致的方法。换句话说,一切伪装、拐弯抹角、讲道理对团体来说都是行不通的。该群体有严重的偶像崇拜倾向。他们喜欢简单明了的口号,强大而激进的领导,以及冲动而激进的政策。口号或口号越短、越清晰、越夸张,对群体的煽动作用就越大。而且,一个群体一旦被煽动,就会陷入疯狂的偶像崇拜,而且很难扭转,除非出现一个比原来的领导者更强大、更凶猛的新领导者。
为了支持上述观点,作者提出了很多论证。其中,最典型、最有说服力、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攻占巴士底狱的真相。当法国大革命的火焰在全国燃烧时,疯狂而愤怒的革命者冲进巴士底狱,试图将剥削阶级的大山压在他们身上。但他们发现巴士底狱里只有不到十人,而其中只有一个人是他们想要“打倒”的统治阶级。他是监狱的狱卒。而这座监狱里的所有“囚犯”,要么身体残疾,要么精神失常。当革命者闯入监狱时,狱卒正在照顾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囚犯。
最终的结局是无辜的狱卒被愤怒的人群活活打死。至于这个案例代表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书中有很多这样令人信服的例子。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更负责,属于自己画目标然后射击的情况。全书的可信度也因此而略有下降。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作者确实捕捉到了这个群体的一些本质特征,并表达得很清楚。他的语言也许过于愤世嫉俗,但其中的要点值得深思:
如果群体真的是世界上最可笑、最不可靠的东西,那么当我们处于群体之中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如何做出改变?如何把握群体特点,有效引导群体?思考这些问题远比深入探究作者书中的缺陷和不足更有意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