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3000字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3000字
《人类简史》是一本很短的书,但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今天、走向未来的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该书明确了人类历史上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7万至3万年前人类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可以通过语言传达事实和信息。在认知革命之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他动物没有太大区别。他们生活在露天,以狩猎采集为生,必须躲避其他野兽的攻击。认知革命之后,传说、神话、神灵和宗教出现了。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人们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合作和活动的范围显着扩大。部落规模扩大,能力提高,开始成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甚至有能力消灭其他物种的主导力量。在认知革命之前,人类只有生物特征。此后,历史出现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出现了。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一万年前从狩猎采集的游牧生活到通过种植、驯化等方式永久定居的转变。通过农业的发展,人类的食物来源更加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幅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农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级;随后村庄、城镇、城市、王国出现,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品被创造出来,比如金字塔、铁锤等。拉比法典、百家学派的争论……人类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文字对记录这些历史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后人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占了人类的便宜,还是人类占了小麦的便宜?在农业社会之前,人类没有固定的聚居地,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杂草。小麦作为食物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大幅增加。伴随着这一过程,小麦已从普通作物转变为全世界的主要作物,面积约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物种的繁殖速度更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该物种在自然选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意味着该物种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了成功。相反,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意味着该物种已经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确实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小麦本身作为一个物种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可以说,人类利用小麦来加速繁衍,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正是小麦利用人类向世界扩张。这是一个非常新且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问题是大规模的人类种植是增加幸福感还是减少幸福感?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种植让人类拥有更多的食物,避免饥饿的痛苦。也让人类得以安定下来,发展商业和文化,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种植,让人类牢牢地束缚在土地和农作物上,不得不日复一日地进行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比游牧还要艰难。聚集谋生。由此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让农民疲惫不堪,无法表达自己的幸福。这确实是一件悖论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的一种现象,特别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让人类逐渐发现、认识和征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进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撑和扩张需求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之间的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猛烈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科学、工业和军事技术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世界从此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读书笔记,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发展核武器本来是为了消灭核武器,现在对核武器的恐惧却促成了国家间总体和平的良好局面的形成。这也是科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环境变得日益脆弱等等。等待。无论如何,人类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一定会由技术塑造,一定值得期待。
如果只是人类历史的总结,这本小书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不可能风靡全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想象的世界。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又一奇妙之处。
这本书对人类活动的想象力的描述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早在1984年,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就解释说,在民族和国家最初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绝、交通不便,跨地区的交流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为重要。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
《人类简史》进一步延伸了这一点,解释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形成了宗教、神灵、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这就是族群的想象。随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人口的增长,以杀生、以债还债、尊卑等人际交往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这种原本人们想象的规则,由国家权力制定,成为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政治秩序和法律制度。
再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货币。早期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金、银、珠宝、贝壳等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货币。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是人们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比如,在监狱里,香烟由于大家的认可,可以成为通用货币。如今的钱就更让人浮想联翩了。原本一文不值的纸币,被政权宣称在国力的支持下,拥有了以面值为代表的购买力,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元甚至在世界各地都被接受。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家想象其他人也认识到这种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因此,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经济活动的规则并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商人通过长期的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一手付款,一手发货,还是先付款,还是先发货?如果购买的商品质量不合格,可以退货或退款吗?如果公司破产了,公司负责人是否必须用自己的钱清偿公司债务?为了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创办公司,就必须想象别人会认可公司背后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置。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都是一种想象。当大家看到iPhone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时尚、品质;当他们看到耐克和阿迪达斯时,他们会想到运动;当他们看到劳斯莱斯时,他们想到的是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自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仍然存在。心里。没有这些规则、企业和品牌的经济注定是不可能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最典型的就是银行账户里的钱数。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如果你在银行存了100元,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后,比如10%,剩下的90元就会被银行贷给其他人,这样,原来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了190元元。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无限存贷,最终银行账户内的总金额为1000元。这1000元只是账户上的一个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银行就给不了了。因此,储户账户中持有的部分资金是虚构的,银行必须依靠储户的想象来防止挤兑。
至于文化,很多都是纯粹的想象,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必然含有想象的成分,因为文本本身就是想象的结果。 “表”这个词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或许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张八仙方桌。然而,它所代表的物体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它可能是石头制成的,也可能丢失了。桌子上可能有一束鲜花……但是当我们描述它时,我们人为地省略了一些信息。这个重塑过程只是一种想象。
想象力构建民族、社会和国家。想象力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和经济规则。想象力构建公司、品牌、金融……想象力构建政治、经济、文化,构建昨天、今天、明天。它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确实是一部简史。它之所以简单,不是因为它让人类历史一闪即逝,而是因为它以新颖的想象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抛开了历史的迷雾,复杂被简化,让人读后思维开阔、耳目一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