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日光流年》读书笔记_悲剧读书笔记2000字

我听说阎连科这个名字,是因为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麦嘉说,阎连科是他最崇拜的作家。您最欣赏的作家写了哪些作品?是不是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描写细致、惊心动魄?还是内容丰富、人物关系复杂神秘?带着期待和好奇,我找到了他的《阳光下的流年》。阳光温暖,不刺眼,给人温暖、关怀的印象。岁月如水,缓慢而安静地流过,没有任何喧哗,也没有停止。因为这个名字有点文艺,我觉得应该是小庆星之类的。然而,阎连科的话注定是沉重的,浸透着沉重的痛苦和极其痛苦的泪水。这本被众多学者誉为“世纪末奇书佳作”的书中所呈现的人生,在柔和的阳光下,在逝去的岁月中,面临着死亡这一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它顽强地反抗,呈现出残酷和暴力的感觉。小说讲述了司马、杜、兰三位村民患有一种名为“咽喉不通”的绝症,导致村民无法活过40岁。历任村长带领一代代村民上演了一系列的故事。为了改变无法活过40岁的悲惨命运,发生了痛苦而残酷的悲剧。

小说中关于语言暴力的一些场景的描述是血腥的,真实得令人恐惧。不得不佩服作者扎实的文笔功底和准确生动的描述。村民司马兰去医院卖皮后,“血腥味、脓味如青草味一样弥漫开来”。嫂子穿着一条新毛裤,正在聚精会神。每次抽出血脓时,地上都会有小米粒。蠕动了几下,上面粘了一层灰尘,就不动了。”读过这本书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这个场景。他们一边控制着自己不要感到恶心,一边却无法说服自己这个场景是假的,是真的。作者编造的。阎连科的文笔有一种威力,你必须相信他的思路,并按照他的思路走。又如司马兰看到她拉出来的东西是刚长出来的小蛆虫。“还有一个描述兰诗诗死后,家里尸体凌乱腐烂的情景。我看了一眼,不敢再看下去,赶紧翻页看下一章。正如梁鸿所说:“如果你毫无防备地读阎连科的小说,你真的会被击倒,你的整个感觉神经都会颤抖,你的常规理性思维会被彻底打乱,你会被绝望的生命状态所惊悚。”性格冷酷的人,生来就处于震惊和恐慌之中,对你的内心世界构成巨大的威胁。”在这样的笔触下,生与死被描绘得一清二楚。死亡被描绘成黑暗,人们绝望地呼喊,以求逃脱死亡,继续生活。作者用语言的暴力还原了生与死的清晰侧面,并为生与死的尖锐对立提供了谈论两者的可能性。

人生的挣扎与无奈“生死有命,富贵有天”。封闭的七村山有些村民相信命运。然而,很多时候,当他们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时,他们坚信自己的命运在于自己,而不是上帝。这种信念,足以支撑一代代三姓村民,穿越可怕的黑暗和对死亡的恐惧,直指生命的希望。

杜桑当村长的时候,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妇女多生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就多陪在死者身边,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死亡,把死亡当成一件正常的事情,就像死者一样。灯熄灭。此外,作者还在全书中多处描写了村民对死亡无所畏惧、平凡的态度。很难想象和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许正是死亡的普遍性和迅速性,才让人们看到了死亡的可怕。他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渴望引导他们穿越生与死之间的空间。之间的黑暗。面对自然灾害,新任村长司马晓晓采取了护幼护大的办法,下令将27名残疾儿童扔进峡谷,用尸体当乌鸦诱饵。他还根据几位长寿老人的经验,带领大家种植油菜籽。下一任村长兰百岁启动了大规模的换土项目。换来泥土,兰长寿累死在雪地里。十六岁的司马兰带着一群少年到外面的医院去卖兽皮。为了换土,蓝百岁带着女儿蓝诗诗来到了陆局长家里?司马兰当上村长后,带领村里的男人修筑了灵隐渠,让村民永远不再生病。眼见自己三十九岁就快要死了,修运河的愿望无法实现,他让弟弟去卖皮,又让自己最爱的女人兰氏进城卖淫卖肉。为了生活。命运似乎总是那么无情,无情地捉弄着司马兰。当灵隐运河竣工时,他心爱的女人也死了。当水被改道后,不仅不是整个村庄的生活源泉,反而是死水发臭,将村民推向绝望的深渊。

三姓村民的这些举动显得有些无知和可笑,但这就是他们面对死亡别无选择的方式。这些方法也体现了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努力,闪现出的是生命的光芒。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说,人生是荒谬的。但荒唐并不是绝望,因为当你看透幸福时,你也就看透了痛苦。三姓村的村民们看到了生与死的荒谬。他们一方面怀有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又抱着突破死亡限制的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去战斗。然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经历着遗憾和失败。结束了生命。任何一个人的生存从一开始就指向死亡。这是一个人无法回避的话题。同样是加缪,他的里厄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荒谬性,并不消极。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改变他最终的命运,但在《瘟疫与生命》中他赢得了所有的生命、知识和记忆,而这些都是关于“爱”的。 ——友情、母爱、爱情、以及对人类的“同情”全城的人。因此,生命的方向虽然是固定的,但生与死之间却有着无限的可能。当被告知死亡是存在的唯一终点时,人性仍然会驱使人们向上。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了解生活的真面目后仍然热爱生活。”明知命运,却依然顽强地与潜在的命运作斗争,我想这就是《流年》所描绘的一种必然走向死亡结局的生存方式,而这种方式也体现了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义”。人类。

被诺奖评委视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曹乃谦,也习惯于创作本土题材的作品。他说,这是因为他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只是将一些作品与当地题材结合起来。最真实的乡村状态,还原了人性最简单、最原始的一面。或许,这句话也适用于阎连科,只是这部《阳光舰队》把生的希望和死的绝望写得太沉重和悲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145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