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2000字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 11岁时,他为了谋生而奔波于社会,做过装卸工和面包店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交”大学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尔基努力自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探索改造现实的途径。出版了他的处女作《Makar?》 1892年《丘德拉》进入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混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他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之前必须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丘德拉》、《伊泽吉尔老太太》( 1895年)、《鹰之歌》(1895年)等,歌颂热爱自由、向往光明和英雄成就的坚强个性,表达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切尔卡什》、《 《堕落的人们》、《科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反抗。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索人生新道路的人物,思考生命的意义,内心充满激烈的冲突。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远赴美国和意大利,撰写了一系列政治文章,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弥漫在思想界、文学界的各种反动思潮。 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录》揭示了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创作思想,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并得到了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充满革命斗志的。对无产阶级新文学创作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许多理论探索,提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两次革命之间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年)、《夏天》(1909年)、《马特维科日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年)、《意大利童话》(1911-1913年) )、《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后来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分《童年》和《世界》(1913-1916)。高尔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主办了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新的文学人才,积极投身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传入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文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童年》是俄罗斯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被誉为俄罗斯最好的自传体小说之一。 《童年》写于1931年,向读者展示了高尔基在祖父家的童年生活,记录了沙皇统治下高尔基的心路历程。该书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尤其是祖母这个角色,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具特色和诗意的形象之一”。小说真实地描述了1870年代至1890年代俄罗斯社会的面貌,展现了充满残酷、野蛮、无知、肮脏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阅读《童年》,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与丑陋,身处黑暗而浑然不觉的人民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与奴役与奴役的苦难过程。追求自由和光明。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让我感动:他四岁就失去了父亲,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祖母来到了专横跋扈的爷爷家,也就是濒临破产的小染坊的主人,但他经常被他暴力的祖父毒打。但善良的奶奶处处保护着他。在祖父家,他遇到了许多“安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婪、不顾一切想要拆散家庭的叔叔米哈伊洛和雅科夫,以及两个名叫萨拉的叔叔。表哥。深爱着阿廖沙的朴实“小吉普赛”(伊万饰)每次都会用手臂挡住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他会被鞭子打得红肿。但他力气太大,在帮二叔雅科夫背十字架时被压死了。

阿辽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资产阶级家庭中度过的:贪婪、残忍、无知;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勾心斗角;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争夺财产……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位勤劳、坚强、善良的奶奶。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愉快的童话故事,并潜移默化地教导他做一个不愿屈服于丑恶现象的人。

阿辽沙的童年和他的家庭一样是黑暗的。他的身边发生了太多残酷的事情,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幸运的是,奶奶——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还认识很多其他人:搬进新房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行为中隐约明白了一些道理。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多彩的;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更是无忧无虑。有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打”,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被打、被鞭子抽的感觉。这或许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痛苦。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争夺财产之类的贪婪恶毒的事情。不会发生无缘无故残忍折磨致死无辜者等难以想象的“恐怖事件”。

天哪,这样一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辽沙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里,泡着甜水,堆满了金币……我们多么幸福啊!我们从来不用考虑吃、穿、住、行。大人操心就够了,还不到我们呢。

但有了这些,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总是想要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成年人赚钱是那么容易,似乎不费吹灰之力。我们是多么天真啊。确实,我们不必像阿廖沙那样,十一岁就独自前往“人类世界”。但读完《童年》后,我们应该后悔曾经拥有的奢侈,不应该再浪费,更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贴他们;我们应该开始满足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192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