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书笔记1000字

2006年的最后一天,白岩松去医院看望季羡林老师。聊天时,他问老老师:“你信佛吗?”季老告诉了他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来看望他。问他:“伊斯兰主义和宗教,哪个会首先在民间消失?”季老毫不犹豫:“如果人们不能在一日之内解决对死亡的恐惧,恐怕教义就会先消失,也许还要早一天。”季老的回答是正确的。流露出人们内心深处难以言喻却又清晰的不安和飘移之感。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可怕。

有人说,13亿中国人中,大约有1亿人把各种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大约有1亿人信仰共产主义,还有大约11亿人?如此庞大的数字,我们不能忽视。那么,这11亿人靠什么作为生存的精神支柱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十年的屠杀摧毁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甚至信仰。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这是事实。正当中国人民即将陷入没有信仰的恐惧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宣告中国进入了物质信仰时代。是的,即使是物质信仰也比没有信仰好。于是,物质追求的激烈争夺开始了,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当温饱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严肃而重要的信仰问题就凸显出来,亟待解决。

面对“信仰”这个有些崇高的词,作为一个经验不多的大学生,即使读遍了所有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恐怕也很难给出自己令人信服的定义。在我看来,信仰是一种无形却可感知的物质思想,能够引导人们继续生存和生活。这至少是目前我能给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定义。 “为什么中国人看起来那么急于跑向终点线?”这是白岩松在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想这也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因为终点是信仰,所以就有信仰。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习惯,重结果轻过程。

新闻事业的进步也需要信仰。那么什么是新闻事业的信仰呢?对人类的忠诚?社会?还是少数既得利益者?或者道德,良心,或者只是记录现实。每个记者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和标准。我想我想在这里吐槽一下,要么是为了反驳一些老师的言论,要么是为自己如此愚蠢地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而忏悔。不管怎样,今天就愉快地结束吧。与其说是让我知道了真相,不如说是这本书让我确认了真相。谁批评新闻网无用,谁说幕后记者只是失败者?他们应该比我们任何人都更加尊重新闻事业的神圣责任,但他们却处于这样的境地。就这样一个时期而已。俗话说“人在世上,身不由己”。如果换了一群人,说不定就被那些谈论他们的人取代了,事情恐怕就不那么好了。而且,白岩松还表示,《新闻联播》的存在不仅仅是简单的独立存在,还起到了为央视其他新闻栏目奠定基础和支撑的作用。原因原书中有详细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210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