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1000字高中
我一边欣赏周国平的哲学思想,一边开始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过去几年,人们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有效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却只忽视了理论的深入学习。如今,人们认为学生应该具有学习和探索现代教育理念的能力以及丰富、创新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高度支撑,有利于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例如,如何从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与做”三大命题中,这就涉及到学校的人文精神。启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陶行知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道德行为、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人文教育的本质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陶行知老师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了全面而激烈的批判。他晚年提出的“六个解放”可以说是找准了旧教育运行中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操作措施。
当年的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大多数人一走出考场就会问:什么是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从书本、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看到社会、自然、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让闲置的双手用双手做事,做到“学会一起做”“一”;解放学生思想——把学生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会思考;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话的自由,特别是提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课堂学习之外,空间——还引导他们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和自然,给他们一个广阔的世界;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需要被作业填满,给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今天读到的《教学一体化》让我很感动。就像一个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老师,除了教学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技能;除了书本之外,没有什么可教的。如果你过分强调教学,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将教与学分开。但实际上,教学应该是统一的。老师的责任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一般来说,世界上的教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只懂得教学,只能要求学生读书、背书。例如,如果教你一个英语单词,并要求你读一百遍或八十遍,这个单词就会被记住。这就是这个孩子学习外语噩梦的开始。第二种老师不教书,而是教学生。他们不是用学生来匹配书本,而是用书本来匹配学生。虽然比第一种有所改进,但仍然不合适。教与学要统一,让教的方法以学的方法为基础,教你怎么学,多学多教,少学少教,学快教快,学慢教慢。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学并不意味着出售一些可以永远出售的知识。如果教师不努力进步,学生就很难进步。这也是教育分开的弊端,也是大家的通病。这样想来,孔子的“学而不倦,教而不倦”是有道理的。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孜孜不倦地教学。因为教育领域的生活是无限枯燥、无趣的。十年如一日,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就更无聊了。要想快乐教学,就必须融教学为一体,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相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自我激励,体验学习的乐趣,寻找知识的归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28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