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句子里的光芒》读后感_小说读书笔记1500字

已经很多年没有认真看书了。在尘世的尘埃中,我们麻木地生活,机械地工作。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句子里的光》这本书,这个老乡瘦弱的身影立刻就从我眼前跳了出来。周末,在灯下细细读书,随着文字的光芒,游历诗人的情感世界,体味她深浅的忧郁。

我听过很多关于我的同胞的事,但见过的人却很少。但这样的书让我觉得总能和同胞们畅所欲言,话未说完,意犹未尽……

1、角色颠覆之美

西北诗群中的《骆驼刺》具有角色颠覆之美。这种在茫茫戈壁滩上“出现如刺”,甚至让人觉得丑陋的顽强植物,被诗人想象为白雪公主;他总想“吞噬、掩埋、碾碎”白雪公主的沙子和石头,又是“七个、七十个、七百个……”小矮人,白雪公主警惕地看着小矮人,“不揭露隐藏的邪恶”。诗人的叙述颠覆了传统童话的审美观念:和谐变成混乱,帮助变成斗争。在这个颠覆性的角色中,诗人用白雪公主“生不易,活不易”的生存状态构成了形象的框架,这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框架。故事行云流水:骆驼刺的根部在20米以下,靠着大地母亲一点一滴挤出的“一抹湿气”顽强地生长。 “它们微笑着长叶,微笑着开花。它们心中的甜与凉,涩与苦,都是干净的、神圣的、美丽的。”就像作者自己的风格描绘一样,一句话就把这种颠覆性的人物合而为一:丑陋与美丽,凡俗与神圣,弱者与强者。诗人最后说,驼刺是茫茫戈壁沙海中唯一能笑的“小公主”。骆驼刺与白雪公主不仅合二为一,而且还与诗人的灵魂三位一体!在这种角色颠覆中,我似乎看到了诗人内心对自己定位的心理过程:公主——荆棘——公主。

2、视觉错位之美

西北诗群中的另一首诗《月牙泉的微笑》给人以错位的视觉美感。别人写月牙泉时,都极力写月牙泉的独特之美。 “单”就是单单写月牙泉,不写别的; “特别”就是只写它的特点,写月牙泉的宁静与幽静,写月牙泉给人们带来的舒适与启发……而我们的诗人却把月牙泉铺在了大画布上。 《中国锦绣河山》描绘:“弯弯的、甜甜的、小眼睛”般的月牙泉在祖国大画布上灵动地闪耀着,“会笑出不同的颜色”!我们看到的是月牙泉在炎黄大地的西北角,生机勃勃、安详地微笑着,但随后形象就变了,同样是跨越万里南北的“麦浪、稻花、松林、竹林”歪歪扭扭、微笑的画面。长江之水“落无尽里(月牙泉)”,我们不知道是从祖国的万里山河上看到了月牙泉,还是从千里山上看到了月牙泉。祖国的河流,来自月牙泉。这种视觉错位之美令人叹为观止,这种慷慨大度更是无与伦比。

3、忧郁的朦胧之美

《略显孤独》写的是她的爱情遭遇暴风雨时的无助。对于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方方正正、平静的东西”,他们被用来“折风车、折纸船、剪纸人、合页窗花……”别人折它们、折它们、剪它们。破碎、粉碎他们的现实,人为地将他们变成“奇怪的自我”。她说:“动作里的人,动词里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颜色陌生,呼吸陌生。”这种平静又“乱七八糟”的叙述并不能掩盖她内心的波涛汹涌。这是对世人评价的宽容还是不满?突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紫丁香姑娘那双“呼吸般”的眼睛。我们的诗人用呼吸般的目光看着自己被别人撕碎、压碎的爱情,感到悲伤和困惑。这种“忧郁如紫丁香”自行生长、自行枯萎的心情,被诗人浓缩为“孤独而渺小”。这渺小中还有“寸铁之硬”,更有“泪流满面的决心”。诗人的独立和坚忍在美丽的画面中呈现出来。

在诗人眼中,一切都是形象,都是生命的凝结。她生活在一个只属于她自己的图像世界里。

我还想起了袁绿在《志在必得》一书中所写的:“舒香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她身体上的虚弱让所有关心她的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但这恰恰赋予了她诗意的灵性。”他还说:“她的文章充满了诗的香气,读她的散文和小说就像读诗一样。” “在浮躁喧闹的红尘中,她苦心经营着玻璃般晶莹剔透又脆弱的生活和情感。”朋友的评价也是对她“想象生活”的最好诠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04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