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_世界名著读书笔记2000字

《一百年的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杰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全书近三十万字,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以未来的视角追忆过去的小说倒叙手法,让人眼花缭乱。但读完整本书,读者可以明白,作者想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神秘而坎坷的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并请读者思考其中的原因。为了马孔多百年的孤独。从而找到摆脱命运的正确方法。

从1830年到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经历了数十次内战,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本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通过书中主人公的传奇生涯展现出来。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被写得淋漓尽致。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了这个家庭孤独的精神。在这个家庭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情感的沟通、信任和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了各种艰苦的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统一分散的力量。这种孤独感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小镇,还渗透着狭隘的思想,成为阻碍民族进步、国家进步的一大负担。作者写下此文,是希望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因此,《百年孤独》中沉浸的孤独感的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除在现代文明世界之外的怨恨和抗议。这是作者对拉丁美洲近百年历史和发展的反思。以及对这片大陆上人们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和想象力进行独特研究后形成的固执的自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化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实”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将令人震惊的现实与源自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的画作。色彩斑斓、独特的画面让读者在“似是而非、似是而非”的图像中产生似曾相识、陌生感,从而激起追根溯源、追寻作者创作真谛的欲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力量之上,但这并不妨碍它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比如,书中描述了外来文明对马孔多的入侵,既现实又神奇: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挨户地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吱吱作响,铁钉和螺丝挣扎着挣脱……在两块魔铁后面滚来滚去”;又如,在寂静的夜晚,人们实际上可以听到“月光下蚂蚁的叫声,飞蛾的啃咬声,杂草生长的连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另一个例子是,政府杀害大量罢工者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上扔掉。那趟列车居然有200节车厢,前中后三部机车!作者仿佛在不断变换魔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真真假假、与现实交织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度传说、东方神话和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神秘氛围。例如,普鲁登西奥的鬼魂日夜困扰着布恩迪亚一家,这是基于印度传说中邪恶的鬼魂既不能获得安宁,也不能让他的敌人获得安宁;飞毯和美女雷梅黛丝抓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延伸;而马孔多持续四年零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记》中有关洪水灾难和诺亚方舟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是迷信的。当作家使用这些民间传说时,他们有时将其描述为现实;有时,他们将其描述为现实。例如,好人弗朗西斯科“曾经与魔鬼对唱并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上一边刺绣一边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反方向使用,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能将离地12厘米举起来,证明“上帝拥有无限的力量”等,这显然是一种讽刺和嘲讽宗教迷信。

本书中对象征主义最成功、最有意义的运用就是对失眠的描述。马孔多村成立后不久,所有居民都感染了失眠症。说真的,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比如,他们给一头牛贴上标签:“这是一头牛,它的牛奶必须每天挤奶;牛奶必须煮沸后加入咖啡,才能制成牛奶咖啡。”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作家的目的是提醒公众记住一段容易被遗忘的历史。

此外,作者还创造了一种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例如,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写道:“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会回忆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但作者显然是躲在“现在”的叙事视角中。紧接着,作者语气一转,带领读者回到了马孔多的建国时期。这种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出现,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不断为读者创造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凝重的历史内涵、敏锐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思、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都以清新而神秘的语言贯穿始终。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由一个8岁的孩子写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感到满意。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判断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简单的语言确实有效地体现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人(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泪水,“愚者”痛苦的自我表达取代了“智者”看似公正的批评和分析。也能达到引起受骗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214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