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2500字

前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中央帝国的金融密码》,是郭建龙写的。

当谈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时,大多数人往往不太了解。他们最多知道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而由于很多人不了解、不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就会相信很多人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公众。

《中央帝国金融法典》一书采用了回顾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地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来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对今天有用的结论。

丘吉尔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所以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当今时代,太多的人喜欢看当下、谈论当下,却很少有人能够仔细思考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突然发生的吗?或者历史上有记载,甚至出现过?

本书作者承认,大多数研究历史的学者不懂经济学,大多数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也不懂历史。而极少数既懂历史又懂经济学的学者,往往缺乏耐心去成堆的旧论文和历史资料库中陆续查阅史料。因此,近年来,市场上该作者所写类型的书籍并不多。

作者显然相信自己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至少在笔者看来,他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能耐得住寂寞,还能在旧报纸上查史料。

读完整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仔细看看,谈谈我读后的感受。

不知道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学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写历史书的人都不愿意提及太多的经济问题。总之,在普通人的认知中,我们似乎很少听到人们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秦国对六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然而很少有人了解,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大规模战争背后的经济和后勤保障情况是怎样的?

本书作者将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秦朝至南北朝末年、隋朝至宋元、明朝至清朝。

第一阶段,从秦朝到南北朝,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尝试了无数的方法,但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主要财政问题是收支失衡。至于收支失衡,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支出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无法满足皇帝的开支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

帝国建立之初,往往组织简单,办公室职员不多。这时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然而,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数量比开始时增加了数倍。

不仅政府会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扩张,所有组织也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张。但作为企业,当扩张过度时,就会采取裁员等措施止损,或者无法继续经营就会破产;但显然政府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是政府总是想从私营部门夺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在经济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征收的税收非常有限,主要是土地税。然而,世界上的土地就这么多,而且受到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能力的限制。彻底清查土地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快速获得大量资金的方式就诞生了:建立国有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权。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整顿,私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然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任何与匈奴讲和的意思了。此时的汉武帝正在思考如何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之外,汉武帝还发动了许多其他的战争。这里只是与匈奴作战的最典型的例子。

战争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全部消耗殆尽,这大大超出了汉武帝的预期。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所以在位时花钱如流水。

如果钱没了怎么办?这时,朝廷中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他们也被称为史书上记载的“积臣”。

其实我个人并不喜欢历史学家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在中国古代皇权制度下,只要皇帝本人能够先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是不受约束的。皇帝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作为为皇帝“分忧”的大臣,他们几乎别无选择,只能尽力满足皇帝的需要。的选择路径。

这些善于赚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是创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将盐、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归国家。

尽管很多人反对政府介入经济生活,但汉武帝还是采纳了“盐铁专卖”的建议。

国家实行盐铁专营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很大缓解,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句话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就不断地想办法赚钱,比如卖官夺爵、鼓励人们举报富裕的富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幅增加,但与此同时,私营经济被彻底摧毁。用《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前任县长把赋税提高到20,老百姓变穷了。

是的,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他也彻底摧毁了私营经济和整个官场,让后世的继承者们只能不断地修补漏洞。再次做出根本性改变。

本书作者对此感到悲痛,同样,许多学者也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做得不如他的祖父和父亲。至少在他祖父和父亲的统治下,私营经济非常发达,人民的生活也非常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

首先,文景帝时期,私营经济确实非常发达。但与此同时,贫富之间也存在着极其巨大的差距。因此,所谓发达的私营经济,往往意味着大量富豪和无数底层挣扎者的出现。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肯定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私营经济繁荣是好事,贫富差距过大则是坏事。两者必须尽可能协调,找到平衡点。

然而,令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极难找到。私营经济的繁荣往往会拉大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缩小往往会导致社会经济整体倒退,甚至普遍贫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22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