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_读书笔记1000字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金朝统一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人物,有奸诈的曹操、庸庸的刘禅、心胸狭隘的周瑜、忠诚的鲁肃、勇敢的张飞、正义的关羽、冷酷无情的刘备、等等这些人物给了我深刻的教育。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臣。作者罗贯中虽然有“扶刘反曹”的写作倾向,被写成奸臣,但他的军事才能在小说中依然得到了展现。他东征西征时,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国中最有才华的君主,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正是他为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家的基础。
曹操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对人才的渴求。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曹操打破了以封建德行和弟子等级为标准的用人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并于春季发布了《求贤令》公元210年。曹操在下令之初就总结了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开国皇帝、中兴君王都有人才与他共事治理天下,而他们获得的人才往往出不来。他们的路。绝对不是机会,而是请当权者登门而获得的东西。鉴于此,曹操立足实际,指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正是求贤纳士的最迫切时期。他希望身边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助他发现和推荐那些因出身贫寒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人才就会得到重用。随后,曹操又于公元214年和217年两次发布《求贤令》,反复强调其“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他要求地方各级官员在选拔人才时力求尽善尽美。即使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没关系,只要他们真正有才华。经过一番努力,曹魏聚集了大批人才。当时,全国各地不少人投奔曹操门下,形成猛将谋士的盛况。而且,曹操能够对人才不计前嫌,比如追随他的贾诩。张绣用计杀死了曹操。如果不是典韦死了,不肯进村,曹操早就被杀了。然而,曹操不但没有杀掉这样的敌人,反而重用他,因为曹操知道贾诩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
曹操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才华出众、善于广纳人才,而且还在于他的思想开放、胸怀宽广。赤壁惨败后,曹操并没有茫然,而是笑道:“今日北方仍由我来。”据报道,在华容路上笑三声,表明了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也是一个很有文学的人,喜欢作文、作诗。即使战争一触即发,他的兴趣也没有改变。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名篇。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曹三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有特点,各有优缺点。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我大开眼界。曹操给我的印象很深,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3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