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北村志》读后感
《涧北村志》读后感
我知道段志海老师四年前正在编《建北村志》。我开始编撰《大峪镇志》后,就去各个村庄的老人(包括移居平原地区的老人)中挖掘口述信息。不经意间或无意间,几个村庄的老人都提到了段志海老师。我去找他们了解情况,说是为了写村志。由于村志、家谱、文字等都是镇志需要编撰的内容,今年6月,我给段志海老师打电话,索要了《建北村志》的电子稿。
在此之前,我读过很多村志,但那些村志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更谈不上什么收获。因为我也是一名志编者,所以我在志志编撰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2018年6月西峡县召开的全省乡志推进会上,作为经验材料发表了。我自己也有点沾沾自喜。但读完《剑北村志》后,我平静下来了。我知道天外还有天。 《剑北村志》编者的许多做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章节设计独特,适应村志编撰的特殊要求。近年来,无论是有关部门领导还是相关领域专家都提出了一个共同要求,那就是镇村志的编撰必须接地气、接地气,展现特色。这个提法和要求在各个方面都是正确的。因为作为一部具有保存历史、辅政、教化人民价值的正书,如果没有对百姓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的详细记录,那就是一份不完整的文献。尤其是在乡镇、村庄这样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状况,是这个时代统治者的政策正确与否的最终体现。是后人研究和评价这段历史的基础。如果按照当局的工作内容来设计县级以上的纪事标题,那么工作的效果和效果如何,老百姓的生活又如何呢?这些内容只有反映在乡志中,才能起到上下呼应和相应因果的作用,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然而,对于如何在文章设计中体现这一要求,却很少有人给出具体的答案。我所见过的村志,大多是模仿县志的。不过,《剑北村志》在章节设计上并没有重复这个问题。而是根据村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文化、教育等生存和生活要素来设计章节。科技等,凡是涉及村民生活、生存的领域都在章节中有所体现,如“衣着的变化”、“饮食的变化”、“住房的变化”、“出行的变化”、 《转变观念的大路》等,正是这种以农民生存因素、生活因素为内容的章节设计,为后续的编撰工作定下了准确的基调,使后续的工作扎实起来。并且有效。他们的目录设计内容给了我全新的感觉。
坚持用事实说话,不用笼统的官方语言。编年史对文字用语和表达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但还是有很多笼统的官场语言。因此,有人将通用记录形容为“一刀切”。这也为知树抄袭行为提供了便利。但《建北村志》在编撰时却回避了这一现象。我还假设自己是一个村志编撰者,到《建北村志》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村民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出行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等。然而,找了很久,却一无所获。入手的地方是因为作者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是从具体的家庭、姓氏的人开始,考入那所大学的年月,毕业并在那里就业的年月,基本上都记录下来了不遗漏任何人。写农民出行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没有被遗漏。里面详细介绍了每户人家,户主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多少辆电动车、汽车等等,这样的文章怎么抄袭?他在写农村产业调整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每户有多少个成年人?谁做什么工作?他们是建设者。有多少台施工机械以及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如果他们是大农民,他们管理多少耕地?他们有什么样的农业机械,都写得很详细。有多少人就写多少人,有多少户就写多少户。如果用写文章的一般表达方式来衡量,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妥,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别忘了我们是来保存历史、提供信息的。后代要研究历史。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时,并不要求我们对“安居乐业”、“快速发展”、“国家太平、人民安宁”、“歌舞升平”作出结论。那个历史时期的“舞鸟”。相反,他们希望我们看具体的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我还假设自己是一个未来的研究员,研究建北村居民建国以来的教育状况。所以我做了一个统计表,逐年登记人员,通过这样的研究来达到我的研究目的。结果,这个目的就达到了。因此,我认为:《剑北村志》所采用的描述方法看似繁琐,但正是这种表达方法增强了资料的历史价值。
最后一点是《建北村志》编者所表现出的严谨的文笔风格。十年来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挖掘实际数据的做法、作风和精神深受感动。从编年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书中的大部分信息是编者通过深入调查和访谈完成的。与其他村志相比,体量不大,字数也不算太多。之所以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是因为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都来自于认真、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整理。每一个字、每句话都出自心血,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编辑的心血和汗水。因此,他严谨的写作风格、对材料的深入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我们编年史者树立了榜样。
在阅读《剑北村志》电子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稿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在这次打印样本时发现这些不足大部分都得到了改正。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缺陷大于优点。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