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芹泽光治良《人世间的命运》有感
读芹泽光治良《人世间的命运》有感
第一篇关于作者和译者-----过去的大师和未来的大师
朋友推荐了日本著名作家芹泽光二郎、加藤义一翻译的《世界的命运》,我读得很高兴。 “高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对加藤义一并不陌生。这几年我经常在凤凰网看他的专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看似自由却坚定的价值观和他那句“大智若愚”的春秋文笔。再就是加藤在与中国人民交流时的耐心和细心,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除此之外,这种“愉悦”中还夹杂着好奇。如果外国人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通常会经过中国人之手,但译者和作者具有相同国籍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少。由于作者和译者往往代表不同的文化,原创作品和翻译作品往往代表不同文化、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本上没有“完全尊重原作”的翻译。如果译者还想做到“信、达、雅”,就不可避免地要根据译作语言进行二次创作。基于此,作为一个日本人,加藤可以“代表”中国人民与日本作家对话。他的境界很高,他的立场是国际主义的。
读完整本书,毫无疑问加藤的作品非常出色。这证明他确实具有高超的汉字驾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高度熟悉和理解。当然,还有隐藏在论文背后的他自己价值观的含蓄表达,同样引人注目。这让我对加藤这位中国问题专家的日本学者更加敬佩和欣赏。比如,他除了严谨的理性态度之外,还有非常感性、人文思考的一面。加藤也必须热爱并至少尊重中国和中国文化。能够将这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立场鲜明的作品翻译给中国读者,不仅是向大师芹泽光二郎致敬,也是向中国人致敬。
对于日本著名作家芹泽光博,中国读者可能并不熟悉。有趣的是,中国一些50后、60后的人可能对小林泷二这个名字很熟悉。那么它既然“奇怪”,为何又“出名”呢?我想这可以从中国的国情和芹泽在日本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来解释。中国人熟悉的日本作家可能是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东野圭吾等名字。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很多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崇拜,就像莫言获奖后,很多人都读了他的作品。而小林泷二几十年前在中国的知名度恐怕仅次于白求恩、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这更是一种“国情”——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因为“国际主义”。无论如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远不如20世纪80年代的影视剧和90年代以后的日本动画。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是山口百惠和圣斗士星矢--------我们本来就是不太会读书的人。
然而,如果芹泽光二郎没有被列入日本著名作家之列,那绝对是一种遗憾,或者说是一种谬论。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作协,是只有知名作家才能加入的组织。作家协会也有“级别”,包括全国性作家协会和地方作家协会。当然,只有最著名的作家才能加入全国作家协会。茅盾担任全国作协主席的时代,副主席是巴金老师或者丁玲老师。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说清楚了,因为同时,相当于中国作家协会的组织在日本被称为笔会。社长是大名鼎鼎的川端康成,副社长是芹泽光二郎,也就是说芹泽光二郎在上面。在20世纪日本文坛的地位和影响,相当于茅盾、巴金、老舍、丁铃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从芹泽与鲁迅、巴金、刘白羽等更多外国一流作家的交往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文学家的“身份”。这部“小说式的回忆录”更是“向巴金致敬”。以“信”的形式写成,这当然是一封长达十五万字的极长“信”。
芹泽有很多作品。我看过《巴黎之死》、《孤独》、《离别愁》、《爱与死之书》、《祖国》、《命运之河》、《同一个世界》、《命运的命运》 《世界》、《上帝》《微笑》等,大部分都是他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伟大时代背景创作的传世作品。尤其是这本回忆录《世界的命运》,是他的16卷同名大江小说的“附录”。所谓“河流小说”(又称“河流小说”)是法国文学的一种流派,特指多卷、具有历史意义的长篇连续作品。结构宏大、规模宏大的史诗,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该版的代表作都可以归为“大河”小说。列宁曾评价托尔斯泰的小说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显然,作为大江小说的“增卷”,这部独特的自传体作品《世界的命运》因其文学因素和现实因素而成为芹泽的重要代表作。
我们先来说说文学。虽然这部作品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报告文学”,但由于作者作为小说家的技巧和习惯,这部“报告文学”具有很强的小说结构和描述性特征。也就是说,基于时间、人物、事件的现实,作品在结构设计、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事件逻辑完整性等方面更具“新颖”特征。这与芹泽作为世界级小说家的地位是一致的。
我们来谈谈现实主义。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多个事件为载体,以第一主观视角观察一战后的法国、中国和日本,从全球视角深刻揭示了二战的起源、发展和必然结果。看法;分析描述了二战时期不同种族人民的命运,那个时代的爱与爱、血与火、精神与肉体、天使与魔鬼、痛苦与挣扎、希望与悲伤;它描述了那个时代国家的命运和普通人的生活。 《命运》和《爱情的命运》记录了那个时代各国一代具有人类良知、正义感和同理心的精英为解除人类苦难而进行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斗争。总之,这部作品的感人之处,与芹泽对那个大动乱、大起大落、大悲痛的时代的观察,与他对那个时代血肉的深刻体验的深刻剖析有关。
芹泽成为名家已是历史,但加藤义一成为名家也是未来可期的事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7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