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
养儿防老,有些人巨大儿——《巨婴国》读后感
文字|金尚
版权印章
养儿防老的神圣逻辑
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习惯。养儿防老的本质是把孩子当作经济工具和投资典当。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特点:人不能对自己负责,需要别人对自己负责。
养儿防老的潜台词是: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你就不愿意对我的晚年负责;
你不能接受有风险、不稳定的工作,否则你就不愿意对我的生命负责;
创业不能冒险,不然创业失败了我的生活怎么办?
你不能去外地工作,否则我老了谁来照顾我;
你不能远嫁,不然我老了谁来照顾我;
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把工资卡给我,不然就乱花钱;
你一定要娶一个我喜欢的儿媳妇,不然我怎么跟她相处……
这里面有一定的逻辑:
1、我的事就是你的事,我们的事就是你的事,我们大家的事就是你的事。
2、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你们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如果是农村出身的凤凰男、凤凰女就更惨了。供养父母的责任是你的唯一责任,因为你上了大学并成为了城市居民。你需要照顾家里弟弟妹妹的生活。你还要找工作,因为你是最有前途的;你必须照顾你家乡的亲戚。当你的亲戚进城看病、借钱、过夜时,你必须照顾好一切,否则你就会忘恩负义;您帮助家乡和村庄的人们找工作或办事。能帮就帮,帮不了就尽力帮,否则就会忘本。
你好不容易娶了个儿媳妇,蜜月期还没过去,你妈就来这里“照顾你的生活”。当你早上起晚了,你妈妈会抱怨;当你的儿媳妇忙于工作而忘记洗碗时,你的妈妈会唠叨你;当你儿媳妇用自己的工资买几件衣服时,你妈妈就开始挑拨离间;她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你们两个还没有要孩子,你妈妈对此很不高兴。她哭啊哭啊,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为她难过。
这些场景和情节,在《婆婆来了》和《双面胶带》中都有极好的体现。所谓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比电视剧中更加揪心、更加虐心,因为电视剧除了表达生活之外,还需要考虑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现实世界比艺术作品还要变态。
中国妈妈中有一种现象,叫唠叨。春晚里有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歌词是:“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你看,妈妈主要负责唠叨。什么是唠叨?唠叨不仅仅是说得太多,而是一种超越界限的控制咒语。
每次出门需要多穿点衣服时,妈妈总不忘说:“多穿点衣服!”;每次我过马路,仔细观察红绿灯,妈妈都会说:小心过马路。在车后面,妈妈总是不忘说:“关门!”;如果我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妈妈会立即尖叫:“你为什么掉下来?快捡起来!”
就好像,原本是我意志的东西,突然有人在我旁边指手画脚,我一下子就找不到了。为了让自己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傀儡,而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会做与我所说的相反的事情。所以,当妈妈不来的时候,我可以做好一切;妈妈来了,我突然什么都做不了了。
不信的话,就出去做个实验吧。有人在走路,你在旁边喊121 121。你看,他暂时不会离开。
养儿防老是一笔交易
养儿防老的本质是一种交易。如果你把养儿育女作为养育子女的目标,最终你也不会得到你想要的。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诞生成为一场阴谋,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是一件工具、一颗棋子。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残酷而冷血的事情。
我认为养育孩子以保护他们年老的原因有两个基石。
1、第一个基石是大家庭的共生体系。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度将家庭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当家里有人与其他人发生人际矛盾时,大家都来化解矛盾、调解;当家里有人落魄时,大家都来帮助他。当家里有人升官发财时,就需要照顾和保护他。大家好,所谓“一人成道,鸡犬升天”就是这样来的。古代大家庭的共生制度就是为了抵御农耕社会的未知风险而设计的。相当于当代社会的朋友圈、信用卡、蚂蚁花呗等。
2.第二个基石是孝道。接下来,您需要非常确定您的孩子将终生居住在这个村庄或县。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被你用作经济工具。这时候,就有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孝道。在古代,判断一个人是否好人,首先要看他是否孝顺父母。一个孝顺的人,不仅可以受到全国的赞扬,而且可以晋升为官;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不仅会被人们唾弃,甚至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严重的甚至会被斩首。
但养育孩子是养老的好工具吗?在传统上这可能是正确的,但在当代社会它不再是正确的。有四个原因。
1. 您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
养儿防老的一个很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如果儿子不孝顺怎么办?当你老了,你会不在乎你做什么吗?不幸的是,如果我的儿子死了怎么办?答案是,不用担心,多生几个就行了。这就是分散风险的投资,就像买股票一样。多买几只股票。有些会上涨,有些会下跌,但你总会盈利。古代人都希望多生儿子,多生儿子可以带来幸福。基本原则是,孩子越多,成功的儿子就越有可能。如果有不孝子,很容易被其他孝子所抵消。
但在当代中国,这个问题发生了变化。您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不会轻易产生风险对冲效果。很可能两个孩子都不会对你好。
2、养育孩子的成本比古代增加了100倍。
在古代,养育孩子只需要家里有一双筷子。当他们五六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帮忙干活了。今天的孩子需要二十年的学习才能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包括奶粉、各种教育课程、各种开发智力的电子产品、各种营养食品等等,成本之高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连孩子都不敢生。别说指点小孩赡养老人。以后孩子要是不来啃老人家,就算是好孩子了。
尽管二胎政策有所放宽,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生二胎的现象并不十分普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养不起孩子,也养不起孩子。
3.现代社会的孩子可能会去其他地方工作。
在古代,一个人正常情况下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如果离开家乡,需要向政府申请证明。比如你去北京参加考试,你必须有这样的证明,证明你要去参加考试,否则你就会被当成难民抓起来。在户籍制度的管理下,大多数中国人一生都牢牢地束缚在一块固定的土地上。中国的户籍制度让每个人都被家庭束缚,而且这种束缚会伴随一生。捆绑关系不会改变。
现代社会的孩子与古代的孩子不同。他们很有可能考上好大学,去大城市,甚至出国留学、结婚、工作,就再也没有回来。
4、当代年轻人自身的生活压力也很大。
古代,如果一个村子里养了几个儿子,只要盖个房间,找个老婆,就可以自己生活了。在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耕种和打猎,女人织布和挑水。如果他们养一群鸡、猪、牛、鹅,就可以自给自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市场做点小生意,赚点外快,过上体面的生活。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没有太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
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已经很困难了,然后又要养活自己、养孩子、买房子、应付日常生活开支,筋疲力尽。且不说养老,能不啃老的,都是好孩子。
养儿防老,有些人巨大儿——《巨婴国》读后感
我为什么反对养儿育女?
在当代社会,如果你还抱有养儿防老的想法,那你真是一个难得的怪人。为了让你的付出得到双倍甚至倍数的回报,你必须仔细计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付出和得到的比例,从而使你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这才是最“成本”的。有效的”。
1、不给孩子好衣服、好食物、好衣服。就给他们破烂的衣服、好的食物、破烂的衣服。
2.不要给孩子买任何玩具,告诉他们你的家庭很穷,不要让别人的孩子眼花缭乱,不要和别人的家庭比较。
3、偶尔去当地的摊位给孩子买一件新衣服,然后告诉孩子你攒了两天的饭钱给他买了,让他对你心存感激。
4、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会实施体罚和精神虐待。打他、骂他、威胁他,让他知道家里谁才是老大。
5、不要给孩子零用钱。孩子有了零花钱就会交朋友,有了朋友之后他们可能就不会接受你的控制了。你必须让你的孩子感到自卑,并相信他们是最糟糕的孩子。
6. 永远告诉你的孩子,为了养育他,你付出了多少牺牲和损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7、永远告诉孩子,你最担心的是孩子以后不支持你,然后孩子发誓以后无论如何他都会支持你。
恭喜你成功培育出退休工具和退休棋子。愿你的儿子不孝,你的丈夫不忠,你孤独终老。
“我慢慢地、慢慢地明白,所谓的父女母关系,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这一生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就站在路的这一头,看着他渐渐远去。”消失在道路的拐角处,他的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龙应台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脱离你的生活。”尽快与个人分离。这种分离发生得越早,你就会越成功。”
———克莱尔
反对养儿防老!
1、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即使你有一群孩子,你仍然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当代社会的福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投资渠道日益完善。年轻人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及时为未来的晚年做一些投资。
2.孩子可以离开父母过自己的生活,父母也是如此。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就应该放手。他们应该知道,离开孩子,才是成长的真正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对他人的生命负责,包括你。对于孩子来说,放手是大爱;对于父母来说,放手也是大爱。
3、养儿防老不是“爱”而是“自私”。从字面上看,有非常明显的“交易”和“功利”色彩。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残酷而冷血的事情。从小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一生都会有灰色背景。
4、父母对孩子不友善。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诞生是一场阴谋,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是一件工具、一颗棋子。父母和孩子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孩子来自父母,但不属于父母。他们是精神上独立的个体。
作者金尚.金尚,一点灵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硕士、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不断生长的苹果树》于2018年1月出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00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