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去哪里寻找美丽?美毕竟存在于人心之中,或者说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同一件事,有的人会惊叹她的美丽,有的人则会无动于衷。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一朵微笑的花能在我心中唤起泪水无法表达的深沉的思绪。”看来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一朵小花有这么深的思念。美可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感受产生的。

美是美所感受到的具体对象。是通过美感摄取的美,而不是美感本身的主观心理活动。就像物质的内部结构和规律被抽象思维所吸收,但它们本身并不是抽象思维而是具体事物。摄取美需要接受美的训练。美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罗素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证实了美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发现取决于我们的美感。

距离创造美。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家有儿女》的一集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深深同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别人的地方,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被打扰的地方。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美好的。回到一般情况,美有时需要脱离它才能感受到。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楼上看你。”这里的“你”不知道自己很美,但在楼上看风景的人眼里,你也是风景的一部分。一部分也很美。正如宗白华先生引用的女子郭流芳的诗:“农家在两湖之间,十二珠帘映红霞。今日忽在江边抬头,才知:我的家就在画里。”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能够把握它美丽的形象。当我远离日常生活,远远地看时,我才发现我的家就在画中,融入了大自然的美丽形象。因此,当你继续从更大、更远的角度去看待它时,美会更容易发现,也更令人震撼。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影艺术中经常会出现从近到远不断推拉的镜头。 《北京遇上西雅图》最后帝国大厦渐渐远去的镜头给我一种震撼又美好的感觉。法国普雷维尔的《在公园里》也有同样的说法:“在一个朦胧的冬日早晨,在蒙苏里公园里,公园在巴黎,巴黎是地球上的一座城市,地球是地球上的一颗星星。天空。”在这张渐隐的镜头中,爱情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

三月的一个下午,在去邮局的路上,当炽热的阳光被层层云层遮盖,只温柔地照亮大地,伴着一丝春意的寒意,我第一次发现了光彩校区的美丽。美丽的。或许不如很多大学,但在大自然的呵护下,校园的建筑依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教门前那片稀疏的桃花林,也有蜜蜂来访。 《何处寻美》

天时、地利、人和,我在光彩发现了春天的美丽。

改变我们的情绪,让它们发现美。这就是“同理心”。改变客观世界的现象,使其成为美的对象。这就是“感动世界”。是那天的阳光改变了世界,让我发现了美;也正是那天悠闲的心情,让我一改之前的浮躁,能够停下来发现美好。

心灵的修养、培养和训练,为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好准备。美的感受需要经验的积累。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花就能引起他的深思,他一定是经历了很多人生的事情,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能否对一朵难以用泪水形容的微小野花产生深深的思念?他也会觉得花是美丽的,但他不会对花有那么深的感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这朵小花联系起来,并为这朵花的美丽延伸到其他给他带来同样美丽感受的体验而感到震惊。

美不仅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相反,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供了人生的境界和情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029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