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阅读与家教》《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我眼中的家教和家庭传统

被要求写《阅读与家教》《阅读与家风》读后感后,我就浏览了这两本电子书。我确实有感受,但我很难写出一些可以启发人们的东西。因为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最多只能称之为家庭式,虽然它的内涵也包括家教。对家庭传统感到满意。既然让我写,我就根据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受教育的情况,谈三点粗浅的经历。

言传身教,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家教。

我认为家训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体现了家教的优劣,是家教的外在化。辅导进行得自然、活泼、如春风化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大于学校和社会。童年的影响往往比成长的影响更重要。从生活和家庭中获得的理解往往比学校和社会更重要。你在课本上读到的内容更深刻。童年在家里接受的真实、朴实、真诚、务实的教诲,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认知和底线,从生活习惯到选择倾向,从言行到是非标准。当这些东西聚集在一起时,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风俗村规民俗的共识,成为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文化品质。

有时候,当你接触到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很快感受到他或她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行为进退、修养乃至人格和人性。这些大多与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起源、家风的传承、家庭教育的成就密切相关。与“家风”这个词相比,我们普通人更熟悉、或者感觉更贴近现实的一个词就是“家庭教育”。我经常听到邻居评论某人的孩子缺乏教育。更糟糕的是,“生来无人养育”,实际上就是缺乏教育。小时候,家里没有书。所谓的教育主要靠父母的言行和兄弟姐妹的相互影响。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妈妈经常讲的因果故事和爸爸经常讲的正气故事。每当我们兄弟姐妹做错事,被父亲毒打时,母亲就会加重打击,说:“棍棒出孝子”。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故事。他在外面捡到一个无主的瓶子。当他回到家时,他的母亲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并告诉他“不属于你的东西绝对不能拿走”。朱军说,这种自给自足、不占别人便宜的人生理念一直让他受益匪浅。对我来说,素养的形成首先直接受益于戒律和行为。

家庭教育和家庭传统

家庭教育、家教与家庭传统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差异。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族为子孙后代在行为、生活方面所定下的规则或警示。比较笼统、笼统,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所谓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做人、做人等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直接、零碎的,比如“人不能偷懒”、“人要有礼貌”等等。所谓家风,就是在家里

在训练的规范下,在家庭教育的保障下,在全体部落成员或家庭成员的共同实践下,形成了一种相对外在的、独特的家庭习俗,如“慈善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 ETC。

家训在古代更为明显。当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相对缺乏。此外,人口流动也受到限制。更多同姓的人以家庭的形式居住在同一地区。一个家庭,三代同堂,四户同堂。几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甚至五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加强对部落成员或家庭成员的有效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部落(家族)的长辈应当为部落(家族)的人制定家训,写在家谱上,挂在家谱上。宗祠或自家中殿。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实行,否则就会受到家法的惩罚。辅导是直接的,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直接接触、面对面。家训是可以间接传承的,即创立家训的人不需要当面传授给正在传承的子孙,就可以间接地传承下去。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家训,如“朱熹家训”、“张家训”、“颜氏家训”等,都是古代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古代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社会文明。

家教在古代也相当突出,因为当时社会教育还不是很发达,基础教育还处于私塾阶段,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多,受过教育的人也很少,大多数人还处于私塾阶段。蒙昧阶段,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开明。他们大多依靠家庭教育。此时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兴、即兴、零敲碎打,基本上仅限于封建礼教的言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所传授的道理也不一定高深,但至少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正确的,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听,要照着做。古代有很多家教的好例子,如孟子的母亲三迁、婆婆纹身等,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强化了封建家庭的辅助地位。教育参与了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在古代,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名片”。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来说,拥有一张真正的“名片”是一件事关荣誉的事情。例如,如果一个家庭得到了“慈善”的“名片”,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会得到一顶“大仁人”的桂冠,家庭中的其他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会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礼貌的对待。家庭传统不是自然形成的。良好的家风是由家庭成员或家庭成员的努力创造出来的,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无论是家训、家教,还是家风,都需要家里的长辈带头,亲自践行。因此,古代常常提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家教、家风在任何情况下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总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道德端正,家教、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会出现偏差。随着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家训、家教、家风。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族文化一度被当做糟粕文化被淘汰,人们不敢轻易掀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的扩大和家庭成员数量的减少,以家庭或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原生家庭迅速解体,家训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角色和功能。而且,社会教育空前发达,不仅包括各种学校教育,还包括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的大众教育,这让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做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社会风气,因为它们对家庭教育和氛围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风气就很难达到人们想要的效果。古今如此,尤其是现代。

读书是家教的重要形式,也是弘扬家风的途径。

读书对于重视家教、弘扬家风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家风是通过言行、家训来培养的。现在仅仅依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首先,现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其次,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具备了读书的条件,还可以通过阅读直接与文明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效果。

现代启蒙思想家、革命家梁启超,“一科三院士,九子皆才”,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他们以“自强不息”和“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家风,主要有利于启蒙教育和阅读修养。通过浏览“阅读与家教”、“阅读与家庭传统”,你可以深刻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梁启超的《饮冰室集》和《曾国藩家书》也充分证明,读书是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家风最有效的形式。我出生和长大的家庭是一个传统家庭,世代以务农为主。如果说我们家的传统是勤劳、节俭、诚实、诚实、诚实、慈善,那么,和很多工农家庭一样,我的父亲就是一个传统家庭。家庭中的专制风格也是一个特点。到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进入革命和改革开放胜利的伟大时代,人人都能接受学校教育,都有条件和能力学习、读书。我们兄弟姐妹的家庭传统也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明、民主、和谐成为家风的主要特征。过去我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比较了两本热门书籍后,我发现教育和阅读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俗话说“腹中有诗”。当然,建国以来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对千家万户家教的发展和家风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环境影响。

从一组统计数据也可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有人说,以色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4本书。犹太孩子出生时“用蜜舔圣经”的习俗,给了孩子对书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因此,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文盲的民族。爱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人所拥有的美德。这个人口只有500万的国家,图书馆卡持有者却超过100万,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犹太人视书籍为宝,认为书籍比金钱和钻石更珍贵,因为他们坚信书籍就是智慧。智慧就像健康,任何人都无法夺走它,你将永远拥有它。只要你还活着,智慧就会永远伴随着你。 “正因为如此,这个民族培养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柴门霍夫、门德尔松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制作了《圣经》,并在历届诺贝尔奖中占据了惊人的份额。犹太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半是沙漠的狭长土地上迅速建成中东和非洲工业化程度最高、最富有的产油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阅读,人们,阅读,朋友!读书可以使人明智、理智、懂事;可以使你的家庭和睦、繁荣;它可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民主、强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044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