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浅谈
《弟子规》读后感浅谈
今天,我的孩子已经18岁了,这也意味着他已经长大成人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自己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人了。我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当每个阶段遇到教育瓶颈时,我也会总结和反思,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会找很多书,比如《语文教育》、《成功教育心理学》等,但是遇到实际问题时,读的不是我用的。作为一名家长,我仍然一头雾水。当我深入接触《弟子规》后,我似乎感觉相见恨晚。以前我以为这是一本给小孩子看的书,其实我根本看不懂。从深刻的意义上讲,我很幸运能够再次品味中国传统经典,也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真正愿意理解和实践它们。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现做人有很多规矩。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必须行为端正,有礼貌,尊老爱幼,言出必行。短短一千多字,每一个都有很深的内涵,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是“孝”,主要教导孩子孝顺父母、亲戚。 “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最低道德标准。是父母辛辛苦苦生养孩子。世上有可怜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孩子的利益。因此,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听从父母的教诲,让孩子养成孝顺的品格,不忘养育之恩,更何况《弟子规》里写着:“爱我,何必呢?”孝顺很难吗?爱我,恨我,孝顺就是有德行,也就是说当父母喜欢我们的时候,孝顺就很容易,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太严厉了,我们还是孝顺。我们也可以反省自己,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改变、做好事。这种孝顺行为是可嘉的,今天我们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二个是“出门就是弟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例如“兄弟为友,兄弟相敬,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你们不和睦,你的父母就要为你担心。如果和睦,就会怀念父母。忧虑就等于孝敬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样父母才会从心底为我们高兴,我们也会因此而更加幸福。
“第二信仰”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时刻保持谨慎。俗话说:没有规则,就没有圆。着装要扣扣、整洁、与身份相符;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否则很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不要在背后谈论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这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应该自私,而应该慷慨,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幸福。信任意味着诚实和真诚。只有真诚待人,不说谎,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做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