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国学 ---读《北大国学课》有感
谈国学——读《北大国学课程》后的感想
仔细读完《北大国学课程》,我越来越能“领略”国学的奥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许多本土学派,而且还引入了外来文化。这些不同的流派和文化在矛盾和冲突中相互吸收。和整合,其中一些内容得到了丰富、发展和加强;其他的则被吸收、转化、消失。
《北大国学教程》共分10章,分别是“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理”、 《食》,下面我从“儒”和“道”两个方面简单谈谈我读后的想法。
大约从东晋初年到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基本格局,儒、释、道三大学派不仅拥有各自独立的旗帜,而且还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基本格局。也共同努力,优势互补,将其运用到社会中。我一直认为儒家和道家的观点完全不同。但通过阅读《北大国学教程》和其他一些历史书籍,我发现两派的观点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尤其是在提倡人文修养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同一目标的效果。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应自然、遵循事物的本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行”,强调礼、教、规范人性。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相互对立甚至不可调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包括崇尚自然之道和崇尚人道,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强调人与世间万物的和谐统一关系,认为人应遵循自然规律。事物的规律和命运的原则。移动时,不要凭人的主观意志随意行动,从而破坏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其次,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统治者,要效仿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尽量简化各个方面。这样的制度和规范,使人们能够保持纯朴的民风。长期以来,这种想法被一些人视为消极的想法。事实上,正是由于片面的认识,才导致了这样的批评。
不难发现,当今的人类社会几乎已经发展到了“以人为本”的地步。然而,许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这种“顺民意”改造自然的方式不仅遭受了大自然日益严重的冲击。抵抗和报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人类越来越受到自己创造的“人造自然环境”的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相反,历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被视为“推自然之势”的成功范例。可见,顺应自然潮流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的。它比那种盲目、违背物理原理、不计后果、追求人性自私的“有为”更具理性和积极意义。
儒家文化把人格的树立和完善放在第一位,因此特别注重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当宋代大儒朱熹强调:过去圣贤之所以教人,无非就是让人探索和领悟做人的道理,修身养性,然后将他人运用到自己身上。这不仅仅是教人博学多闻,写出漂亮的文章,以获取名誉、追求财富。可见,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治家、治世时,强调从“修”开始。随后的一系列野心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不是互相竞争、尔虞我诈。这与道家主张保持人的纯真本性“见简、怀简、少自私、少欲”是一样的。
当今世界许多有识之士都担心人类越来越被迫成为经济动物和物质奴隶。强大的经济和物质压力几乎让现代人失去了所有的自尊。囿于严重失落和迷茫的痛苦之中,人们力求“回归自然”,提倡“一日三省吾身”。这就是儒家和道家努力做的事情。所呼吁的是防止人类活动随意干扰、积极尊重自然规律的无为思想,这是儒家和道家一致认可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无国界”,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详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06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