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一书共分十章,每一章回顾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是对具体艺术作品的具体欣赏,而是运用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将美学、艺术与整个历史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它揭示了各种社会因素对美学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和解释。

笔者认为,艺术品味和审美理想的变化不能由艺术本身决定。决定他们的,说到底还是现实生活。因此,考察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首先要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了这个思想框架。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考察,探讨了各个时代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兴起与演变。并通过充分的案例分析,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指出了每一对重要人物的艺术精神:

汉代的文学艺术反映的是功绩和行动;魏晋的风范、北朝的雕塑,表现的是精神和思辨;唐宋的诗词,宋元的山水,表现的是心灵和心情;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学艺术,描绘世俗人情。

《美丽之旅》一书按照历史时期分为十部分:

龙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范、佛相、盛唐之声、韵律之美、宋元意境,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思潮。

研究方法

《美的历程》融理解与思辨于一体,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展示了中国八千年来从史前文化到后世文艺思潮绚丽多彩的艺术境界和文化。明清时期。书中对各个时期、各类型艺术的审美把握既聪明又准确,充满了个人的经验和感悟;它既理性又思辨,洞察艺术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同时,我们注重考察艺术品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寻找其历史文化土壤及其审美风格的成因。

《美的过程》既概括了普遍性、规律性的艺术特征,又注重个体的审美感受和体验,灵活而个性地提出了历史阶段与艺术类型之间的交叉关系。李泽厚以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把握主要是基于对艺术内在审美特征和艺术审美风格流转的理解。他打破了历史时期的时间限制,超越了中西的空间限制。他对艺术的理解可以穿越古今、穿越中西。他并没有严格按照历史分期,从史前到明清一步一步地描述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的历史(这是大多数艺术史和美学史书的书写方式),而是基本上遵循历史的顺序。分期。或集中某一时期的主要审美风格,或以某一突出的艺术门类为线索,展现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在魅力。书中十个部分的标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什么是美?

李泽厚说:“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规律与目的的统一,与人性相同,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就。”

然而,美丽之旅指向未来。

青铜饕餮

自从知道世界上有饕餮的存在,我一直认为饕餮的形象是恶毒、残忍的。

但读完《美的历程》后,通过李泽厚德的写作,我才真正体会到,饕餮其实还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童心和毫不掩饰的神秘凶猛,反而营造出一种不可重复的感觉。以及难以企及的童年风格之美。很多饕餮图案仍然具有一定的原始、天真、质朴之美。

这种美需要条件才能被发现。因为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我们就越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而凶猛的美。在宗法时期,它们不是审美的对象,而是令人畏惧供奉和供奉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因惧怕如此凶猛的形象而被毁掉的史实是有的。旧时有“钟鼎毁坏”的说法。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图像的可怕和奇怪的外观。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宗教观念淡化、残暴残酷已经过时的文明社会里,反映古代历史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被人们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够成为一种艺术。真正的审美。目的。

佛陀显现

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对立的。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生产和外在效用,后者则强调自然,即美与艺术的独立性。前者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框架和约束,而后者则旨在对这种框架和约束给予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入世与出世,既助人又独立,人事论与自然浪漫,两种对立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与融合,最终渗透到中国一切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艺术与美学的基调。另一方面,这两个矛盾的方面又共同将中国文化带入了世俗理性的境界,而背离了超越现实、神灵、神秘的精神感受。

总结

《美丽之旅》脱离了传统,不跟随中国历史的发展。这让我很惊讶。但同时也增加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感。

我非常同意李泽厚老师写的一段话:“人性不应该是一种超然主宰的神性,也不应该是一种满足感官的兽性。它在感性中具有理性,在个体中具有社会性,在知觉和情感中具有想象力和理解力,可以说,它是理性感性的积累,是情感和想象、理解的感知的积累,也就是内容形式的积累。在审美心理学中,它是某种数学结构方程发现及其客观化的结果。这就是本书第一章谈到原始艺术时提到的“有意义的形式”。这也是积累的自由形式,美的形式。

老师通过这段话告诉我们,美不仅存在于生活、艺术中,更存在于人性中!所谓美好的过程,指向未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243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