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有感

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有感

李振熙的书我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过。为什么?也许在我读这些教育书籍之前,我心里就已经给它们下了定义,那就是这类书要么板着脸说教,要么故作深奥含糊……这些天我没什么事可做,所以我刚刚拿起李振熙的书。我翻了翻《教学思想》,没有关系。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读完之后,我仍然捧在手里想了很久,不忍放下。

原来我之前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盒子,认为这些书不读就读不下去。事实上,我把自己排除在框框之外,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

《教学思想》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主要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以及平实语言中透露出的不凡的见解。这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也觉得人越多,知识越多,表达知识的语言就越通俗易懂。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看似一篇短文,但这些短文却蕴藏着伟大的教育意义,揭示了一个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以及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读这本书就像与李振西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人生……著名教育家李振西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成为一个立体的、有远大抱负的普通人。教育理想。

书中大部分文章写于2000年至2003年间,当时他正在攻读朱永新的教育哲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李振熙不再被学校的事务所困扰。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梳理自己近20年的教育工作,边学习边思考。教育与文学同进步,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相伴,人生与使命齐头并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所写的文章将他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努力提高,但由于各种事务和名利的纠缠,2000年到2003年,他的想法很难被超越。

书中的一些短篇故事对我来说,无论是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育编辑,都深受启发。比如《教育:还童年——看电影《美丽人生》的随想》一文和电影《美丽人生》讲述的是一位超越世俗、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们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他将射击的残酷现实设计成惊险有趣的游戏,从而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善良、正直、机智的种子,让他们成长他们的童年健康快乐。

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童年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深刻影响。正如书中所言:“孩子们心灵的天空里,没有云彩嬉戏的鸟儿,少年心灵的原野里,没有随风起舞的花朵,因此,孩子们的意识里,没有天真与纯洁。” ,没有童话和梦想,没有对美好的热烈追求和呵护,没有对美好的热烈向往和向往……因为他们没有童年,没有青春,没有他们应有的纯洁、温柔、纯真、梦想。在他们这个年纪拥有的,以及它带来的乐趣和浪漫!”

是的,小男孩的父亲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竭尽全力不让孩子在他本应天真的童年里面临残酷和战争。事实上,教育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家长来说,都应该让某个年龄段的孩子享受到这个年龄段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欺骗孩子,而是尊重人性。

试想一下,如果让一个孩子在该做梦的年龄,让他的眼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警惕和恐惧,他以后的生活还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吗?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可怕和无味啊!

我记得读过安徒生的故事。当他在朋友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朋友的小女儿经常在家里的小花园里寻找。每当她找到一些食物或玩的东西时,她都会很高兴。安徒生去买了一些糖果和礼物。他没有直接把糖果和礼物送给小女孩,而是悄悄地将糖果和礼物放在花园的草地上。终于,几天后,小女孩再次去花园时“捡到”了这些礼物和糖果。安徒生这样做是为了让小女孩自己去发现这些礼物。这些礼物就像种在孩子心里的种子。她相信世界上有美好,相信爱,所以她才会付出爱,然后播种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善良、真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关心众生、为每个人美好事物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和最低要求。学校教育应从这里开始。”家庭教育不也是这样吗?

当然,书中有很多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我的共鸣。比如“父母也是教育者”、“理论面对实践是最友好的”、“重构教育理想”、“教育研究:警惕伪科学!”;当然还有李振西的那些关于遇见和缅怀名人、导师的文章,说到朱永新、陈忠良、魏树生等,他们有的是我们的作者,有的是我们班主任培训班请来的教育工作者。给班主任讲课。看完李振熙对他们的评价,他们在我眼里都和李振熙一样变得立体、丰富了。

其实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心动时刻”和“凝视窗外”两个栏目中的文章,《似梦非梦的童年往事》、《姨妈》、 《印象铁皮鼓》《学生请我吃火锅》《又见顾建芬》《我的反腐经历》《采访一个伴游姑娘》……这些文章,看上去似乎是在教育五人感官,但实际上它们与教育有很大关系。那些深奥的人,有些人板着脸。所谓说教的教育,被李振熙这句脾气暴躁的话语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字流露着一位伟大教育家温柔的一面,让人读后倍感亲切,与他深入交谈。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在生活中焕发光彩,生活在教育中改善。生命教育就是所谓“真实的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追求真理,成为真正的人”、“教人千教万学,成为真正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也是陶行知教育的本质。陶行知是李振熙最敬佩的伟大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也体现在李振熙的教育中。作为一名童心、爱心、有思想、务实的教育家,李振西的心里有孩子、有教育、有整个世界。他带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在自己的教育人生道路上。

我真希望这样的教育者能够多一些出现,最好出现在从城市到农村的每一个教室里!

2008年11月我来郑州给班主任讲课时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有着一张圆圆的脸,一双金属眼圈的眼睛,脸上永远挂着笑容,带着孩子般的纯真。他个子不高,却有一种特殊的气场,说话声音很大:“……我一般都是边思考边实践。有时候我想得很痛苦,因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会伤害我的心,但我会宁愿有这么真实的痛苦,也不愿麻醉自己,欺骗别人。所以有很多言论,有人认为敢于说真话,有人认为很偏激。按照一些世俗的观点,我还是很书生气的,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教育家了,但让我自豪的一件事是,我还有一个教育理想,而且我其实很想把它一点一滴地付诸现实。有人说我的理想只是一个梦想,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但有理想和有梦想是有区别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行动方式也不一样,我当然知道也许我的理想只有百分之一会变成现实,但我愿意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通过我的探索,力求让人们真实地看到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能走多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坚守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260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