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郁达夫散文》有感
读《郁达夫散文》有感
我对郁达夫唯一的印象就是初中时学过他的《故都秋》。前几天我去杭州图书馆借书,看到了他的一本散文集。我记得自从大学以来我就没有看过论文了,我突然产生了兴趣。并借了它。
说实话,我的文学功底很差。读完整篇文章,除了背了一些我个人认为不错的句子之外,完全没有什么想法,更谈不上评论了。我只能从作者记忆的内容中学习。说点什么吧。
编辑将作者的散文大致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小品,有《北平四季》、《江南冬景》、《女婿国过年》等,还有我所知道的《故都之秋》也在其中。
以《北平四季》为例。作者开篇第一句话是:“当想起一个已变成异物的老朋友时,你首先要想到他或她的好处;然后慢慢想,你会觉得他或她是什么?”就像那时我所感受到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会变成难忘的回忆,在我的记忆中绽放。”这引起了我的共鸣。作者一开始就讲了回忆,作为一个喜欢回顾过去的人,我希望自己能记住这句话,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使用。
说到这里,作者回忆了北平,并从四个季节的角度描述了它。加之作者醇厚的文字描述,给我的感觉是北平已经被描绘出来,它的轮廓已经在我的脑海中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给我一种乐观的感觉。无论是冬天的夜读,还是秋天的赏景,作者都描写得美不胜收。
我们来谈谈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说是作者的杰作。都是游记。作者大部分时间都在杭州度过,所记录的风景都在福建、浙江。我出生在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的上饶。我刚在杭州工作一年,所以对作者所描述的风景很熟悉,能产生共鸣,但无法评论。
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时代的批判,也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部分。其中,《说诈骗》和《说模仿》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陋习。以下是《论模仿》的摘录:
“中国人善于模仿的秘诀,首先是模仿表面,而不是模仿现实;比如,西方文化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中国人要向西方文化学习,所以猫狗都对它感兴趣。西装革履,穿上皮靴,拄起拐杖,心想这就是西方文化的真谛。虽然有吃大菜的例外,但是比较实用。更何况,说到科学的珍贵,全国都会有一个。那些批评美德的屁民出来喊“科学、科学、科学、科学”都是徒劳的,但事实上,什么是科学,如何推广科学,如何应用科学,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在政治上运用了技巧纵横重复,获得一点地位,收取几十万炭贡,才是更实用的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
还有纪念人的作品集,有《追忆鲁迅》、《回忆中的志摩》,这里我想谈谈《王二南老师传》。
王二男老师是郁达夫夫人的祖父。在过去,他是一个小人物。他很聪明,喜欢读书。 21岁时,他的考试名列第一,但他的母亲未能参加第二次考试。此后,他的名气逐渐下降。十多年来他失去了母亲和父亲,他的银行也破产了。后来,他因四姐嫁给海宁查氏而失去了整个家庭。他的中年安定,但晚年,唯一的儿子和心爱的女婿去世了。可以说,他过着充满不确定性而又平静的生活。然而,作者晚年笔下的王二男老师却是一个活泼乐观、技艺出众的人。他会自己写字,刻金石,会模仿谜语和酒,会唱道歌,会缝衣服补袜子,会做印泥,会种花草树木,会做小孩子的东西。不仅是小玩意,整个包装都做得非常好。谈及秘诀时,他说:“一切无非就是一个勤奋的字眼,不要灰心,不要放弃自己,一切总会做好的。”并不是伟人就比伟人好。我读了这篇文章,心里感到敬佩。
以下文章大多收录了作者在1930年代中国黑暗社会中的挣扎和呐喊,反映了当代中国少数智者无力挽救明朝危机的无奈。
2017年夏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26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