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500字
读《白鹿原》后的感想
看了王全安的电影《白鹿原》,我对陈忠实的代表作产生了兴趣。我买了《白鹿原》这本书来读,我被清末至1970、80年代发生在陕西关中白鹿原的故事深深吸引。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家族之间的冲突与纠葛组织了剧情。反映了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宗法家庭制度和儒家伦理,以时代变迁和政治运动中的坚存与衰落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的故事。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卢家的故事。
白鹿原氏族族长白嘉轩是一位秉持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为人非常正直。他推行《镇约》,用儒家文化约束宗族成员,但同时不准田小娥进祠堂,反对黑娃联姻。有心机、没有道德底线的鹿子霖与田小娥走到了一起,利用田小娥把白嘉轩的儿子小文拖入了困境。我最喜欢的是万清学者朱先生。办书院教书育人,编修县志记录历史。当大家在混乱的社会中面临困惑时,朱老师却头脑清醒如明镜,常常一语道明其中的奥秘。田小娥追求自由解放,最后惨死,被塔下族人镇压。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透过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坎坷,我仿佛带入了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雨飘摇的岁月。
1991年腊月二十五下午,陈忠实在白鹿原的一处祖屋里写完小说的最后一行后记录道:他眼前一黑,脑子一片空白,陷入了一种茫然的状态。意识不清。他一动不动地坐在小竹凳上。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以什么姿势静静地坐着了。小说完成后,《当代》杂志的两位编辑前来取稿。当时,陈忠实没有力气请他们出去吃饭。他们吃的是他妻子包的饺子。他还清楚地记得,馅里有刚摘下来的韭菜。
2016年4月29日清晨,阳光刚刚照亮城墙门口。西安的一位老人去世了,不再呼吸这座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古城的空气。
老人的名字叫陈忠实。
正是陈忠实,面容粗犷,说着秦腔。
贾平凹在一张纸上写道:“当任何人死去……只是带走一部分病毒、痛苦和恐惧,生活还要继续……何况陈忠实还有他的《白鹿原》。” ”
谢谢陈忠实留下这么好的作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