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观后感500字
19世纪中叶,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材料来源和商品市场,也拥有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当时,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它本身就具有扩张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扩张的愿望强烈。它还将印度作为其在亚洲扩张的基地。英国由此成为侵略中国的先锋队。其根本目的是要开放中国经济和原材料市场,从中国掠夺廉价原材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错误,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列强的先进武器装备,清政府中的一些先进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落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制夷”的主张,拉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道的序幕;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师夷长技,自强不息”的思想,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主流。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19世纪,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主流——资本主义。封建闭关锁国政策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弱国。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成为西方工业国家。令人垂涎的目标。鸦片战争期间,双方的较量凸显了中国的落后地位。中国的落后体现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的落后。它认为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重科举轻实用,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关键的是,思想落后的——认为自己是“天国”,外国是蛮夷、外国。这些都必然导致国家管理、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落后。所以,落后的人就会挨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