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最后,维特自杀了。我对启蒙新人了解不深。我不太理解维特以这种方式告别生活的举动。我只是表达震惊和同情。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选择了死亡和逃避。他们用死亡来宣告自由。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不服输的能量,但这种能量却显得那么微弱。他们不敢踏足大地。他们是泥足巨人,永远生活在他们想象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人从梦中醒来,就死了,这就是他们的结局。

不过整部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对自然的描写。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来到菩提树下,发现它很僻静。”这种感觉我很熟悉。这是一种回家。的一种感觉。向往自然、在自然中漫步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家在农村。每次回家,我都会独自在田野里散步,呼吸着田野里新鲜的空气。我高中的时候也是这样。学校位于淮河河畔。河两岸种满了树木,像迷宫一样。这里成了我周末放松的地方。我会一个人走,一直走,悠闲地看看。风景,享受阳光,什么都不用想,很是惬意。但这样的生活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当我读到《在树荫下喝咖啡,读我的荷马》时,我不自觉地想起了我曾经的生活。

当然,我对自然的了解并不深。我只是在自然中放松,而维特却试图抹去自然中的社会性,释放自然性,回归人类精神的原始状态,追求真正的个人自由。这种追求要崇高得多,也要困难得多。但自然的能量是巨大的。 “只有自然是无限丰富的,只有自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希望在自然中寻求这种状态,因此关注自然、向往自然。

【第2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可以视为他前半生的写照。 《少年维特之烦恼》融入了大量他的现实生活经历。歌德23岁时,爱上了一位名叫乐天的女子,但她已婚。歌德绝望又痛苦,不时产生自杀的念头。这时,他在耶路撒冷的一位朋友恰好因为爱上了同事的妻子而绝望自杀。这个消息极大地震惊了歌德。他把对乐天的爱与耶路撒冷发生的事件混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轮廓。歌德仅用了四个星期就完成了这部小说。 1774年小说一出版,就引起强烈反响,在整个欧洲激起了一股热潮。歌德的手揭示了沉睡在当代激动人心的灵魂中的所有秘密。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少年维特只身来到青山幽谷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朝阳晚露都来了。他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自然风光中,心旷神怡。这段安逸的生活过后不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女孩乐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但谁也没想到乐天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阻止了她将爱情奉献给维特。这对于热恋中的维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他只好与乐天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但在那个腐败的社会里,他处处碰壁,他的灵魂再次遭受痛苦和失落,于是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山村。事不同,人也不同!乐天结婚了,善良的村民们也一一遭遇不幸。他绝望了,在奥西斯的悲歌声中,他用手枪指着自己的脑袋……

它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克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但至少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到来之前,结果总是未知的。因此,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选择坚持奋斗,永不放弃,努力走向成功的彼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247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