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柏油路不断起伏,路仿佛贴着波浪,走在这条山路上,感觉就像是一条船。我今年十八岁了……” 《十八岁》,这是余华除了《活着》之外,最吸引我的文章。本文描述了一个十八岁男孩的旅行经历。先是苦苦寻找酒店,却一无所获,然后出现的汽车给了他暂时的安慰……

这篇文章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所呈现的冷漠且难以把握的世界却让我们感到好奇和困惑。十八岁的“我”刚刚长大,不知道现实世界的冷漠。到了外面,“我”可以说是受了很多苦。找不到旅馆,好不容易上了车,但半路抛锚了,山民抢走了车上的苹果。一系列的事件让“我”经历了磨难和考验。

离开亲人时,父母的保护。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和迎接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和考验。当我们克服这些考验时,我们就真正成长了。

作家余华的写作风格与鲁迅的写作风格相似。他们都以幽默的形式表达了人间的一些道理和事物。这个黑暗、虚伪、愚昧的世界被他们两人毫无保留地揭露出来。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我想,只有经历过所有的磨难,我们才能坚持下来,才能成长。

【第2篇】

读完《十八岁的远行》,我想作者可能会用象征手法来描述一个刚成年的人进入社会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这段成长历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就是象征理想和追求的“酒店”。

最初的热情,对遥远理想的执着。刚满十八岁的“我”怀着憧憬独自上路。告别童年和过去,是成长和寻找自己未来的第一步。一路上,他不断地问人前面有没有酒店。他觉得旅途中不能没有酒店,就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觉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一样。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怀揣着一个理想出发,并努力去寻找它。

中期,我因为找不到理想而疲惫、迷茫。不断起伏的柏油路,预示着他将要遭受的折磨。他爬到高处,又滑落到低处。如此循环,他再也看不到酒店了。于是,他的热情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长途跋涉的疲惫和迷茫。所以当他看不到酒店时,他选择了汽车。现在他根本不关心酒店了。无论如何,眼前这个地方在哪里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车子开过,就过去看看吧!现实的舒适给予心灵暂时的满足,就像在平庸的生活中暂时找到安慰一样,完全抛开自己的理想,不管这样的方式是否是你想要的,无论这样的生活是否会把你带到任何地方。

后期的平静,他想要的就是这么简单。人总是要接受现实,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安慰,学会冷静。就像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梦想着将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当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却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最初想象的那样,所以只能学会坦然面对。

读这本小说,我感觉自己是在做梦,但这个梦有时又是那么的真实;我不知道它具体告诉我们什么,但它无形中契合了我们的内心深处。作者选择这部作品,是因为被它的人生哲理内涵所感动,也因为它与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感觉就像是现实中的自己。

【第3篇】

《十八岁的远行》收录了很多散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父亲的雪》。

《父亲的雪》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村庄,一个寒冷的冬天。主角“我”的生活也很艰难,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再婚,所以我和二娘、粑粑生活在一起。二娘自己也有很多孩子,现在又多了几张嘴,所以“我”的肚子里总是唱着空城计。终于,“我”有机会去看望被分到另一个村子的母亲,但“我”却明显发现,母亲已将自己列为“不属于她家人”、“与我无关”。只有他的新父亲对他更有礼貌。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我”从不认真对待新爸爸。当时村里下着大雪,妈妈让她回家。我的新父亲要送我回家,但我拒绝了。当我回到家时,我决定忘记我的母亲、我的新父亲和那个家。

许多年过去了,我逐渐从一个固执的女孩成长为一个知性的人。我也渐渐明白了妈妈如此残忍地送我走的用意。我也渐渐明白了,妈妈是很爱我的。我也渐渐明白,我有一颗非常坚强的心。爱我的新爸爸。当时,“我”拒绝他送我走后,他就悄悄地跟在我身后,帮我赶走了后面的野兽。新爸爸的肺本来就不好,大雪过后就病倒了。从那时起,我的新爸爸就一直惦记着我,放不下我。我的新爸爸最常说的就是:“哎呀,这孩子太固执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感情是比血缘还浓的亲情。更珍贵。

“父”的爱是那么无言,“父”的思念是那么的持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421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