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1500字
【第1篇】
这就是闭国的最终结局……
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一座花园,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
影片以平实的阅读和清晰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一座伟大建筑的诞生和灭亡,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大清帝国的诞生和灭亡。
当我看到中国风格在西方流行时,我非常兴奋。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为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而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感到无比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如果我能早出生一个世纪,我就会上战场,多杀几个敌人。
封闭代表着落后的到来。 “如果你落后了,你就会被殴打。”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因此,圆明园最终的灭亡绝非偶然。圆明园最终被毁了,但它并不是像阿房宫那样被中国人毁掉的。我不想对这样做的人说什么。如果你没有别人那么坚强,你就无话可说。这不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但人们为什么要毁掉它呢?这真的是人的本性吗?我无法想象!不过,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更理性地面对一下。
圆明园浓缩了清帝国一百年的精力和智慧,在建筑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和天字形、万字形的建筑一样,圆明园大多是封闭的、隐藏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面前,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公民追求安宁、舒适的生活。他们不想让太多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本届政府灭亡的负担。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闻名,还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髓。圆明园更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藏有名家字画、秘籍、钟鼎、金银珠宝等,圆明园也是一个万元人民币的圈子,有上百万的名贵花卉。但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只剩下残墙。可以体验皇家园林被外人入侵的各种人文场景。面对辉煌的事物,我们总是有一种毁灭的欲望。入侵者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愿望。
圆明园作为东方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遭到了破坏。我感到愤怒和怀旧。可想而知,当时的中华文明是多么伟大,达到了世界的顶峰。我什至想象,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当时清朝的经济发展仍将处于良好时期。更有趣的是,中国各个朝代都产生过非凡的艺术杰作,但今天我们的艺术成就却少之又少。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事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过去的事我不想回忆太多。我只是想想想现在的情况,想想我今天是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然而,今天的情况比过去更加复杂。探索事物的真实本质并不总是可能的。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说,谁能真正看到我们的国家未来如何才能最好地发展?一般看中国古代题材的纪录片都会激起一种民族自信心,相信我们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大脑。它在世界文明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我自己有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的适应能力,这反映了民族情感的来源。这说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可以体现在我们的艺术品、建筑、优雅、风俗、智慧、技艺中。如今,西方先进的物质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觉得在欣赏的同时,其实有些东西是只有我才有的。比如,当我看到中国人玩外国的时尚东西时,我总觉得他们有点别扭,好像根本不合拍,看起来很像但又不太一样。但当我看到公园里的老人们打太极拳时,我觉得挺有趣的。他们也很喜欢它,而且很容易上手。这种对太极拳的心理认识,光是“太极”二字就可见一斑。外国人练习太极拳时,总是从“武”字来学习和理解,缺乏东方人细腻柔情的一面。刘翔在跑步上的成功也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建立在追求力量的基础上的。一个优先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整体与部分、对立与统一之间的矛盾转化。所以,中国特色不是指红色,而是指黄色。不是为了打动,而是为了说服。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保卫祖国。 “如果你落后了,你就会被殴打。”如果你坚强了,你就不会害怕别人欺负你。如果你很弱,你就会被打败。还有人踩脚底。只要我们的国家科学发展,就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然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将是一个历史性的使命。
【第2篇】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皇家园林,是东方文明的奇迹,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万园之园”。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从前,世界的另一边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近乎非凡的民族用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都集中在那里。请想象一种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建筑,但它是难以形容的,就像月宫里的一座建筑,那就是圆明园。今晚我们看到的影片中的“圆明园”只是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幻象,但足以感受圆明园昔日是多么的美丽。
电影《圆明园》是一场视觉盛宴。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大量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西部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我们还可以超越表面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我的感受有以下三点。
一、建设规模及特点。相信这是每个人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第一感触。圆明园的修建历经了三代皇帝,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清朝入国后,皇帝无法适应北京故宫炎热的气候,于是在北京西郊的海淀修建了圆明园的前身长春园,成为了皇帝的避暑胜地。后来逐渐扩大。到了乾隆皇帝时期,国库已满,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由此,圆明园的布局已大致形成,其面积相当于今天的600个足球场大小。你可以想象它的规模。圆明园的建设汇集了当时江南几处著名园林景点的特点,融合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髓。皇帝还将自己的诗画融入到不断变化的风景中。不仅如此,它还吸收了欧洲建筑风格,将欧洲园林建筑特色与东方园林风格相结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水法”。公园内的各种亭、岛、桥、堤、回廊等建筑的整体布局,让人感觉和谐、完美。
2、中国古代的和谐之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清代宫廷画师绘制的圆明园设计图的复制品。然而,这些几百年前的设计图,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一幅山水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国画。这些“设计图”上的建筑与当时圆明园的真实建筑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古人就是依靠这些“设计图”来建造圆明园的。从设计图纸上可以看出,这些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种“和谐美”,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典美学崇尚美的形式的和谐美,这也与儒家、道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种思想融合成和谐美的共同理念。三代皇帝在规划圆明园时都特别注重和谐。圆明园本身就是帝国版图的一个缩影。园西北有一座假山,名“昆仑”,还有一座仿庐山景色的“小山”。 《匡庐》等,建筑又在其中。影片中还提到,这种和谐直到乾隆皇帝才慢慢消失。当然,古代的和谐美也体现在文学上。苏东坡曾说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和谐的体现。
3.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影片中有两个情节。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东方文明古国后,想进入清朝皇家画院学习,于是他用西洋画技法画了一幅儿童肖像,以博取皇帝的青睐,但未能成功。原因很简单:皇帝不喜欢他的画技。另一种是皇帝想建一座西水塔。当时只有传教士郎世宁懂西方建筑,于是郎世宁就成了设计师。由于皇帝的极度关心,郎世宁的设计必须经过皇帝的审查才能实施。东方大师在看到郎世宁的设计后,曾改变过水法。他认为“裸体的人”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视线”中。进一步看,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当时的东方美学追求“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美学追求“写实”,真实的写照。难怪皇帝会说小孩子的脸上怎么会有阴影呢!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清朝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鼎盛时期。未婚女子留在家里已是当时所谓的道德规则,更何况还出现了“裸身人”。 '是的。在西方,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他们更喜欢追求当时不知道的东西。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中西方人对待科学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执着地追求科学,但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并没有科学的概念。清朝统治者也认为,学练西洋技艺,是玩物丧志。我认为文化也是影响一个民族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圆明园被火烧的悲剧。
如今,圆明园已是一片焦土废墟,但它曾经宏伟的地理规模、卓越的建筑技艺、精美的建筑风光、丰富的文化藏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会被人们遗忘。忘记吧,更不用说被历史遗忘了。
【第3篇】
“中国,请站起来!” —— 这是我看完电影《圆明园》最大的感受。伴随着影片苍凉悲壮的配乐,我和叙述者郎世宁重温了清朝的历史,我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圆明园的宏伟与梦幻。然而,这部电影的目的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圆明园这个人间奇迹的短暂生命。它的真正目的一定是通过圆明园的命运来反映清朝的命运,引导人们思考中国最终变成什么样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认为,影片中提到的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
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影片提到康熙帝知识渊博,热爱天文学、数理物理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然而,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家里,晚上用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的人就只有老皇帝了。大多数朝廷官员认为“科学”是颓废的、无用的、神秘的。连官员都如此,更不用说文盲了。那么是否意味着大多数平民的无知和保守是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呢?我想不是。刚才提到,康熙皇帝热爱科学。所以在当时高度集权的家族国家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发展科技,或者真的想把自己的兴趣奉献给爱一号,推荐给更多的人,他完全有能力这样做。但他没有这样做。可见,当时即使是国内最聪明、最开放、最热爱科学的人们,也只是把科学当作一种消遣。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科技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落后。
如果上述推论还不够准确,我们不妨将历史往前推几十年到乾隆时期。自幼才华横溢、深受康熙宠爱的国君乾隆,不但没有像祖父那样沉迷于科学,反而排斥科学,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以法国喷泉的机械抽水装置改为手动抽水为例。因此,我不禁感叹时代的进步并没有带来思想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乾隆为代表的帝国中流砥柱对于新生事物的态度与康熙时期完全相反,思想观念更加落后。
如果深挖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观念的落后不无道理,与国家隔绝是直接原因。是什么导致了该国的孤立? ——自负!乾隆的嚣张,臣子的嚣张,百姓的嚣张,一个国家的嚣张!
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在此之前为世界创造了无数财富。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辉煌的业绩让长期占领中原的汉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永远的王者。骄傲的滋长和蔓延,为清军随后入主中原留下了隐患。果然,后来满族铁骑夷平了中原,中华民族的统治地位再次易主。想象一下,当满族成功征服了汉族,控制了中原时,会是怎样的感受。他们击败的,是号称“天下之王”的汉军!在此背景下,就不难理解清朝的自负何时产生,其自负有多深?
所谓“天国”,在拥有天下最多财富的时候,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而是用来享受,建造豪华的、仙境般的圆明园;当他还像老牛一样,炫耀自己的耕地本领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古老的农业帝国永远不会主动去见世界?当英国使节来访时,你们又用你们固有的傲慢和自负来羞辱他们;当西方世界的洋枪大炮送到你手上时,你把它们当作玩物收藏起来……终于有一天,坚船利炮敲开了你严密的城门。你没有能力克制鸡,也没有退路。
正如马格尼勋爵所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一流战舰”。表面浮华的背后隐藏着倾覆的风险。
然而,这场危机不仅没有被乾隆发现,也没有被整个中国人发现。也许雍正发现了。他勤勤恳恳地铲除弊政,将帝国推向巅峰,延缓了其崩溃的命运。然而,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像雍正这样勤勉的皇帝呢?十三年的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让他积劳成疾。一代帝王最终在思考国家的命运时死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悲剧。自雍正以来,尽管有所谓的乾隆时代,但清朝实际上已经开始衰落,难逃灭亡的命运。
以上是我对近代以前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的简单总结。
圆明园被毁、国宝流失,固然让我们对英法联军的土匪行径感到愤慨,但仇恨并不能解决问题。 170年后的今天,当我回顾晚清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师夷”、“以技制夷”的内涵和初衷。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今天,当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当中华民族再次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时,我想对自己说:冷静,不要停下来。重复我们祖先的错误,让骄傲和自满情绪蔓延。做一个低调、自尊的学习者。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中国人。努力学习西方,努力奋斗。只为有一天我们能够改变祖国的落后,只为有一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能说一声:微笑:“我过着美好的生活。”幸福,非常幸福。”这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国家强盛之道!至于天国还是人间强国,直到一个国家的福祉转化为社会的福祉,而在少数人的财富转化为多数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虚假的,经不起考验的。如果看到少数人的成就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必然会再次跌倒,甚至失败。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掌握在每一个中国人手中,大家一定要不懈努力,让我们早日重拾曾经失去的光荣和梦想!
【第4篇】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了圆明园,另一个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看来赢了之后就可以偷东西了……两个贼赢了,一个塞满了自己的口袋,可见,另一个装满了,他们牵着手,微笑着回到了欧洲……两个将被历史惩罚的强盗,一个叫法国,一个叫英吉祥。上面这段话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1年写的,他对英法军队的行动感到愤怒。 20年,英国和法国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评选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文物盗窃国。英国和法国焚烧圆明园的事件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评选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破坏犯罪。英国和法国创造了两项无耻的世界纪录。
圆明园原是康熙赐予四子尹? (后来的雍正皇帝)。 “圆明园”是康熙皇帝题名的,上面写有三字匾额。 “圆而有灵,君子中时;明而明,故有智。”雍正的解释可以说是封建统治阶级标榜贤王贤臣的理想标准。圆明园自建成至1860年10月被毁的近150年间,历代皇帝对其进行了修葺和装饰。比如,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间,每天花费数百万美元修建圆明园,疏浚水、搬石料。除对圆明园进行部分增修外,还在东侧新建了长春园,蕲春园并入东南街区。到了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对蕲春园进行了重点修葺和扩建,使其成为重要的园林居住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势衰微,财力不足。但宁愿装饰万寿、香山、玉泉“三山”,停止热河暑假,木兰狩猎,但仍然没有放弃对圆明园的整修和装饰。因为它承载着封建王朝十三代皇帝的幻想。
天国地大物博,百万百姓披甲,万里沃土。这是中国的真实写照。圆明园是这个伟大国家的象征。圆明园到底值多少钱,恐怕没人能说得清。它的巨大规模和魔力令我们所有人惊叹不已。康干盛世时期,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因此,皇帝有资源去取悦自己喜欢的女人,建造她喜欢的草原和建筑。
帝国的危机是从满族入主之时开始的。当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时,其统治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傲慢自大,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和服务。他们把“科技”当成玩物,心灰意冷,开始了与国隔绝的时代。当清朝皇帝修建这座体现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史无前例的皇家园林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进步的工业革命,并正在一步步超越中国。大英帝国用掠夺来的金银换取坚固的船只和大炮;法国用无数的宝藏打造了一支无与伦比的火枪部队;日本省吃俭用,建造了“吉野”号,各国都在整理自己的军备。每个国家都在制造自己的武器。然而,满清两朝却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变化。帝国的统治者们都梦想着在圆明园里建立一个天堂帝国。
所以大清帝国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注定要从美丽的天堂坠落。如此悲惨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我必须承认自然规律是正确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准确的、实用的)。当西方列强的强大船只和大炮轻易地敲开了清朝刚刚上锁的大门时,它证明了生存的自然法则。事实证明,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对于弱者来说,世界上没有理由,只有暴力。因为理性不是道德,道德是良心酿造的,但理性可以用暴力重写。
圆明园最终被毁。其实从战争初期的战况就可以看出。 5个人的小代价,就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政府腐朽、军纪松散、武器陈旧,不可能阻止列强对我们的攻击。掠夺他们想要的东西。圆明园必须毁掉。然而,圆明园的熊熊烈火依然没能唤醒千百年来被孔孟教义囚禁的中华儿女的反抗和觉悟。雨果的话,“我无法想象,拥有几乎无限财富的中国,拥有比英国落后一个世纪的木头战舰、枪炮大炮,而人民却吃不饱、穿不饱。”苦难无尽,这就是中华民族。
圆明园被毁。这座积淀了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神奇东方园林就这样被毁了!今天我们只能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寻找那份缺失的美好。它的消失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哀叹和怜悯。它的断壁呼啸冲天,唤醒了中华民族。它提醒我们牢记屈辱的惨痛历史,鞭策我们奋发图强。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用强大的力量来捍卫我们古老优越民族的尊严!
【第5篇】
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史诗纪录片,历时五年拍摄的《圆明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他作为第三方,向我们再现了我国建筑史上的宏大之作,也让我们反思历史的兴衰,进而承载着使命。用外国人的视角,在中国的土地上回忆这段历史;回顾历史,但不批判历史。在丰富、深沉的男声旁白和大量精彩的故事情节、文献和三维动画中,我们可以展现圆明园从无到有、从建造、辉煌到毁灭的全过程,内心的感动暗自升腾。就像半年前的电影《东京审判》一样,它让我们再次面对一段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时期。了解历史。
《圆明园》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是宫廷画家郎世宁第一人称讲述圆明园的修建和“皇帝的秘密”,二是圆明园的兴衰史。通过叙述了解宫殿及其历史。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大水法留下的元应寺时,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曾经令无数西方人羡慕的颐和园不见了;曾经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建筑精华的皇家园林已不复存在;曾经陈列着无数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的“博物馆”已经不复存在了。 “没有了;那个历经六代皇帝扩建、花费无数金钱修缮、凝聚着数万工匠心血的‘万园花园’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个精致、精致、让人浮想联翩的花园已经不复存在了。”无法想象眼前的现实已经消失,没有任何“人间天堂”可以与花园宫殿相比!
90多年前,1860年10月,嗜血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他们掠夺了圆明园的文物珍宝,推倒了圆明园的楼阁,毁坏了圆明园的一草一木。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他们还活活烧毁了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狂笑声中,它被永远摧毁,留下一片废墟和民族伤痕。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集艺术与建筑于一体的圆明园,此刻化为废墟……
从建筑角度看圆明园,其建筑艺术成就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它聚集了当时最有成就的建筑师、最著名的艺术家和最珍贵的珍品。你可以想象600个足球场一一拼接起来的概念。这片土地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美丽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穿越时空的。纵观古今,没有任何混乱,而是那么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就是这样诞生的。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歌艺术和浩瀚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就是圆明园。从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世间再也不会出现圆明园这样的东西了。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盛衰。大清帝国的命运不再只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在更宏观、更深层次上代表了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两千多年的时间是如此漫长。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屹立不倒;琴和庆的发音如此相似,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我就不得不承认,是时候结束了。但圆明园里有什么罪呢?可以逃脱此劫,永世不转生。
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当欧美国家飞速发展时,当那些“蛮夷国家”和“小国”都配备了足以征服世界的强大船只时。当炮声响起的时候,在东方,在大清帝国,在圆明园,自负无知的封建统治者和他的“忠臣良臣”和他心爱的艾妃躺在温暖的泡沫床上。吉。床上,我梦见了“天国”!如果我们还能保持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实力,怎么可能允许盗贼来攻打我们的首都呢?威严的中国皇家园林,怎能让盗贼为所欲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制度、不断进步,以落后对抗先进是注定要失败的!保守封闭注定会失败!
今天,我们无法在世人面前重现如此令人惊叹的作品,但我们心中却隐藏着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使命。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存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才能维护世界的尊严!颐和园在哭,她没有为昔日的繁华而哭泣,她没有为那日的屈辱而痛哭!她为民族受苦,为民族之恨,为国家之耻而痛哭!她的肉身已不复存在,但她的鬼魂却永远留在九州,时刻提醒着中国人民:必须努力奋斗,放眼全球,紧跟时代步伐,砥砺前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