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

《建国大业》是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电影。 《建国大业》作为对祖国60年的致敬,相当不错。我不是说明星的数量,而是它故事的整体布局、节奏的整体把握、整体的氛围都相当不错。

从抗战胜利结束的重庆会议到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四年间共产党、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和纠葛都被揭露出来。其一的展示。看完之后,有人表示这部电影显得有点仓促,各个时段过得太快了。我只能说,要在两个小时内全景展示建国过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是的,韩三平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接受。

最令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国家元首听说我军在战斗结束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那一刻,发生了四个变化……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醉酒时一起喝酒、一起唱歌的场景非常感人。这时,毛主席说,长江以北不再有战争。那一刻,几十年来所经历的艰辛和场景的记忆在心中迸发出来。五次围剿,冲破封锁,雪山辽阔,草原辽阔。为了这革命转折的时刻,换来了无数的生命。让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开始唱歌、喝酒、哭、笑、跳舞。

这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澎湃起来。

上海解放时,我们的战士打累了,不占私房,整整齐齐地睡在路上。宋庆龄看到了,也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赢。这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有无数的革命者牺牲了一切,牺牲了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每个人都很兴奋。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因为这是用血换来的。

读完《建国大业》后,我承认我很感动。这种感动不仅仅是因为建立新政权并不容易,而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红旗下长大,对这个过程已经太熟悉了。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影片对我们曾经鄙视的“蒋王朝”有了新的感受。这种感觉或许就是易中天老师所说的历史同情。我认为这种同情心是非常可贵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历史观的进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六十年前接手中华民国的新政府终于有了一些希望。自信,我希望这种自信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因为这种自信是公开言论和民主进步的基础。

每个电影观众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历史视角,可能会以不同的心态来看待电影和电影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个人感情上可能有好恶,但放在整个历史和民族的大背景下来看,就应该有一种同情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发生,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毛泽东虽然伟大,是政治胜利者,但他却付出了失去家人、妻子、家庭的代价。这种痛苦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晚年,他遭受了继任者的背叛和“文革”失败的打击,当历史将他恢复为一个普通人时,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蒋介石在台湾战败,霸业一日覆灭。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我们在《建国大业》中看到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历史舞台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惆怅和同情。但他晚年在台湾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没有遭受任何精神上的起伏。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当我们剥去历史的面纱,把他们当作凡人来对待时,他们就像邻家老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优点和缺点,而且显得无比亲近。我想这就是《建国大业》能够带给我们的。值得感受的东西。在滚滚历史洪流中,从一个萎缩的个体的角度来看,谁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恐怕很难解释清楚。失败者必须在风雨中艰苦奋斗,而胜利者则在战场上洒满了血和骨头。眼前的治理天下的野心和家国梦,既举世闻名,又伴随着天下的诽谤。最后,全都被一把黄土给盖住了。我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电影《建国大业》也承载着大陆对台湾的善意。六十年沧桑,是非,恩怨怨恨依然挥之不去,但人民真正想要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安宁生活。国共两党若能忘恩负义、停止争斗,则是人民之幸。台海两岸如果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民族之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59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