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记得鲁迅老师曾在《呐喊》序言中写道:“中医只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我一直想不通鲁迅老师为什么这么说。毕竟中医对医学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后来读了他的《父亲的病》,终于明白了鲁迅的中医观。
鲁迅小时候,曾因父亲的病与城里的两位名医斗争。两位名义上的药房药主任性格截然不同,尤其是陈联合。他最常用的药就是一对蟋蟀的“原配”。对昆虫用药时,讲究“原配”,真是“合乎道德”。还有一种可以克服水肿的药丸,叫“白骨皮丸”,就是用破烂的旧鼓皮制成的。因水肿、鼓胀,用破损的旧鼓皮即可自然克服。 —— 虽然我不明白“药理学”怎么会是“天然”,因为它只是一个牵强的字面意思。用这种没有药用价值的东西来炼药,恐怕毫无作用,只能说明医生无知,不懂得治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任何不满。都说医生只能治人,不能治命。可笑,失去了生命,又如何能够治愈生命呢?
医学原本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但在当时的中国,却完全颠倒了。医学其实与封建迷信有关。这真是可笑、可悲、又可怕。可笑的是,有些以迷信观念行医的医生被称为名医,称赞其神迹;可悲的是,病人满怀希望,喝着对药理和“道德”一知半解的药物。但药物往往只能带来不能减轻病情甚至加重病情的结果,反而会导致病情恶化。可怕的是,如果医生或多或少使用迷信药方来治疗病人,病人该怎么办?管理?鲁迅老师的父亲病重,经这两位“名医”救治后去世。鲁迅老师也正是因此才说出这番话的。
庆幸的是,今天,医学已经和封建迷信断绝了关系,医生再也不会成为“有意无意的骗子”了。鲁迅在《呐喊》序言中的话,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中医了。但我想这才是鲁迅老师希望看到的。
【第2篇】
《朝花夕采》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这部鲁迅散文集讲述了鲁迅从童年到成年的历程。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记录了当时庸医所造成的伤害。那时的医生虽然技术不高,但都很聪明。眼看病人自己救治就快要死了,他就把病人交给了另一位医生。
这篇文章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让我感到非常愤慨。
一个“名医”出城看病要花一百块钱,这是一大笔钱,他却把病人治得死去活来。他还索要200元才逃跑。
这位名医就是给鲁迅父亲治病的。这是什么意思?这一点大家想必都知道,这也说明我父亲的病是因为这个庸医才耽误的。我心里并没有太多的遗憾,对庸医也深恶痛绝。更可气的是,那燕夫人在鲁迅的父亲即将安详离世时,怂恿鲁迅给父亲打电话,给鲁迅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在当今社会,庸医并不罕见!它就在我们周围。
某医院收治一名病人致死,他因害怕被指责,将病人抱进厕所,并谎称病人是自己掉进去的。但最后漏洞就暴露了:病人身上为什么要插管子?有一些医生,明明没有多少知识,却依然以教授或医生的身份,吹嘘自己,还花钱聘请“护理人员”。结果,很多人的病都被漏掉了。更何况,他们虽然医术高超,但还不够贪婪。除了咨询费之外,他们还收到红包。虽然禁止收红包,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出色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有庸医呢?
《父亲的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用大量的讽刺表达了他对庸医的仇恨和对居心不良的严夫人的愤怒。
愿天下庸医不要再误导人民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6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