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第一章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好久没有上来写东西了,因为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如此充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瓶颈期。尽管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还是感到无能为力。我知道自己的问题之一就是拖延,所以前几天我终于读了《拖延心理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读了几本自助书籍,我把它们分为三类,或者说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说教,通过说理拓展你的思维,就像长辈给年轻人做心理工作一样。这个方法有时可以帮助你在遇到某些你想不通的问题时感到恍然大悟,因为有一些道理你以前不知道,但现在你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这种类型有一个问题。它只有在你之前不理解的情况下才有效。那么,有时即使“大家都知道真相”,但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我们该怎么办呢?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二个层次是基于方法的。你现在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也知道目标,但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类书侧重于教你实用的方法。比如我教你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放松……但如果你有目标、有方法,你就能实现吗?不必要!第三个层面是学术层面,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你有目标,有方法,就是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那你为什么不行动呢?这个问题一点也不荒唐,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过。问题出在心脏和大脑上。帮助您解决“我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只是……”中的未知原因。 《拖延心理学》就是这种级别的书。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把自己当作科研项目的活标本!看完《精子战争》,虽然我不能完全相信其中的内容,但它的主题之一就是人类毕竟是动物。观察和研究必须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确实,仅仅因为人类掌握了科学原理,我们就不能认为他们的感性一面就优于科学,无法理性分析。事实上,无论人类是否掌握这些科学事实,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用科学原理来分析。通过学习,我终于认识到我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都有深远的渊源。我的拖延行为和一些习惯性想法是在我早年和多年的个人经历中形成的,并汇聚在我潜意识的神经通路中。好消息是,人类的大脑不是静态的,我需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意识形成并切断那些错误的联系。通过那本书和一些时间管理技巧,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过去一周左右发生了变化。我相信,再这样下去,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之前一直拖着做的事情。在那之后我感到非常轻松和自豪。其次,虽然我的学习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我经常对学习产生的负面情绪,比如疲惫、混乱的日子、空虚、愧疚等,这次都消失了。相反,我感到充实和满足。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学习也刚刚结束,所以今天就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早上我做了一些事情,然后出去捐书,处理旧衣服,理发,买计时器,买杂货,洗衣服。剩下的时间就是看书、上网。
其实,就上面列举的,我们今天做了很多有效的事情。尤其是捐出两本不再读的厚重的课本后,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令人惊讶的是,这只是几本书。想想,自己大概早就想对付他们了,但又放不下,又担心占地方。今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消除了不知不觉中占据我内心某个角落的担忧。平时在家没事做的时候,都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但是今天却感觉时间变得很长,很神奇。第二章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中译本由湛卢文化、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两位美国人。他们于20 世纪80 年代撰写并出版。当时已经有人关注这个领域了,这本书的内容在现在看来并不算过时,而且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娱乐和上网上,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出现。这本书更有意义。 “肢解”繁重的任务:我第一次了解到拖延症是在大学。每当老师布置一个大作业时,我总是暗暗下定决心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写出一篇特别好的作业,所以我会提前花很多时间思考如何完成这个大作业。当别人坐在电脑前玩的时候,我会坐在电脑前查找资料、思考。然而,直到任务到期我才开始采取行动。最后我也和大家一样,在网上随便搜了一下,“综合”了一份,提交了。看起来结果是一样的,只是我之前打得不好,学得不够,这是最不公平的。现在看来,这种现象是由于大作业不是一项可以很快完成的任务,所以完美主义在作祟:既然不能一次性完成,不如等到能完成的时候再做。开始前一口气。开始做一件事是最难的。一开始想要快速完成是很困难的。因此,当你遇到无法立即完成的任务时,请将其分解为分步骤的行动。将任务写在纸上,然后逐步列出需要完成的事情。完成每一项后,打勾并打上勾。从复杂的任务中获得的成就感远远比将其分解为一步一步的行动所获得的成就感遥远。为了让你的大脑更快地得到好处,把任务分解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也下了很多决心。一直想写一些逻辑严密、滴水不漏的东西,但事实上,不知不觉间,水已经全部泼出去了。不要想着把事情做好。做到尽善尽美,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还不如赶紧把事情办完,结束我心中的这个麻烦。所以我现在就停在这里,未完待续!第三章:拖延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加快步伐并节省时间的非常好的书。我的理解是:建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的、具体的、现有的,而不是模糊抽象的目标)。设定一个现实的目标,不要幻想,从小事做起。不要太理想化,而是选择可接受的最低目标。将您的目标分解为简短、具体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比大目标更容易实现,小目标可以积累成大目标。现实地对待你的时间(而不是你想要的时间)。问问自己:这项任务实际上需要我花多少时间?我能真正投入多少时间?就开始做吧。不要想着一次性完成所有事情。一次只迈出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充分利用接下来的15 分钟。
你可以忍受任何事情15分钟。你每次只需要花15分钟就能完成一件事。所以你在15分钟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对困难和挫折要有心理准备,遇到一个(或两个、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解决的问题;它并不反映您的个人价值或能力。如果可能的话,委派任务(甚至不理会它们)。你真的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吗?这真的有必要吗?我会找到合适的人来做这件事,这样我就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保护您的时间并学习如何说不。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你的借口。不要出于习惯而找借口拖延,而应将其视为完成15 分钟的信号。或者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某个步骤的奖励。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可以推迟,也可以采取行动。即使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仍然可以采取行动。过去的历史无法决定你现在想做什么。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自己变得完美才感到有价值。第四章:在读《终结拖延》之前,我读了《拖延心理学》。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感性,所以我觉得《结束拖延》这本书更加理性、有章可循。阅读时间比我预期的要长。能够减少拖延带来的负罪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拖延的人。所以读完《拖延心理学》后,我的拖延焦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或许之前我就是被这种拖延罪感压抑得太厉害,以至于过度放松,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我自己都快安心了。拖延。在这种情况下,注重理性的《结束拖延》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修正。我非常同意这本书对拖延的定义:拖延是一种有问题的习惯,将重要的、有时限的任务推迟到其他时间。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拖延症会逐渐增多、蔓延。习惯具有固化的特点,因此保持拖延意识很重要。但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对觉知过于敏感会产生内心的抗拒。所以,在这种认识中,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一遍又一遍地想到自己在拖延是令人沮丧的。相反,采取简单的步骤来摆脱这种情况。当我回到家时,我常常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结果我经常看报纸两三个小时,晚上就什么事也干不了。这段时间,我常常会想起“起床,起床”。但最终,懒惰占了上风。但如果回家后坐在桌边看报纸,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就有时间做其他事情了。锻炼我的情感肌肉是我最感兴趣、最让我受益的部分。因为对读书的兴趣,我自觉不自觉地认同“生命诚可贵,悦耳动听”的生活态度。因此,对于不舒服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免它们,对于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我想放弃。骑手和马的比喻对我来说非常合适——在没有骑手的情况下,我就像一匹马,只能根据本能做一件事。我学习各种东西的时候,都是凭借自己良好的理解力,比较容易上手。然而,当我到达某个平台,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时,我就会停止前进,这样我的良好开端总是失败的前奏。最终,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并开始拖延任何学习计划。这种类型的拖延共同造成了一种让你在职业上“不知所措”的情况。
我曾经把这简单地归因于我自己缺乏意志力。书中“单靠意志力往往不足以决定内心冲突的结果,接受负面评价的能力是避免拖延、走向行为高效率的起点”。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警钟。我总是想轻松地完成学业,拒绝接受自己理论上的缺陷。目前我想到的锻炼情绪肌肉的就是五分钟以及计划完成时及时的鼓励。其实我觉得克服拖延可能是一个从自恋到不自恋的过程。不放大自己的困境,不沉溺于自己的情感,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只有离开自己,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接受并热爱它。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从自我专注的角度到自我观察的转变。我终于写完了,虽然比预期的时间要长,但当我开始写的时候,我确信我可以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它,而且我做到了。好吧,自我感觉良好。第五章凡事有预测,就必有结果;不立则亡。读完《拖延心理学》,我立刻想到了这句古话。接下来我就从人生规划、工作规划两个方面来谈谈拖延症和做事。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乡经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还有人记得第一个答案的答案吗?即使你还记得,其中有多少已经实现了?恐怕是很少的。我记得我曾经回答说,当一名教师与我现在的职业相去甚远。也许是因为我意志不坚强,但我总觉得我当时的回答很随意,很不成熟。如果我真的是一名老师,按照我现在的想法,我会这样处理这件事。首先我会安排课程给大家介绍360线;第二,我会让学生思考他们想做什么。这不需要很快做出决定,也许会给出一个月的时间;第三,我会让每个人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文章,以作文的形式交给我;第四,我请大家再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实现我的理想》;第五,我会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点评,同时给每一位同学寄语,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规划的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价值。 (可惜我不是老师,让我感叹一下过去和现在的教育状况。) 考上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规划。直到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我还是一株无根的浮萍,随着社会的急流漂流。
后来我想,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思考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所以以后我做决定的时候,我总会想到自己需要什么。所以,现在我想给你一些建议。如果你还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制定计划,那就赶快行动吧。当你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你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我们来谈谈工作吧。也许大家在工作中都有过绝望的时刻。我不了解你。不管怎样,我经历过工作量大、通宵加班的时候,也经历过一个月无所事事的时候。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质的原因。但现在,我觉得我的工作很充实,也很合适。我是怎么做到的?计划。事实上,做基础设施工作是相当复杂的,工作量也非常巨大。我不敢说我做得很好,但至少我的工作正在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做月报表、周报表、日报表。事实上,这就是计划。如果计划制定合理,我想工作一定会有序完成。过去,我经常需要在工作中处理太多的差事和缺乏计划性的工作。有时我计划了但没有跟进。所以,到了第二天,日报的内容还没有实现;到了周末,周报的内容还没有实现;截至月底,月报内容尚未实现。报告的内容绝对不全面。所以现在我已经养成了一些习惯。首先,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想想今天的事情有没有做完,明天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其次,每周三阅读周报。如果还有未完成的任务,可以提醒自己抓紧时间;第三,每月10日、20日阅读月报。如果还有未完成的任务,就安排它们。就这样,我基本上就完成了我计划的一切。当然,说了这么多,好像和拖延症没什么关系了。事实上,按计划进行就意味着改掉拖延的习惯,克服拖延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多机会,但我们常常拖延、安慰自己,等这段时间再说,等等看,等完成这件事后,让机会转瞬即逝,时间已经过去了,也许想法和机会已经过去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7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