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5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5000字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不讨喜的人物。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是为她说好话,说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但这恐怕都是为了掩盖。事实上,书中的所有人物都具有善恶的特征。比如贾琏对游姐也有真爱;薛蟠虽然不厚道,但对母亲和妹妹还是不错的。就连贾珍,也有人分析说他对秦可卿是有感情的。也令人难忘……但这王夫人,贾宝玉的生母,虽然在宝玉心里地位与黛玉一样重要(原话大致相同),却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光彩的事。去晴雯,逼死金川,抄袭大观园,说不定黛玉的死也与她息息相关。我想大胆地推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身于四大世家之一的王家,应该是一位见多识广的小姐。从书上看,她应该是王家的大女儿。在封建时代,长女是家里的大姐。她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必须成为妹妹们的榜样。例子有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只是读书不多,内心的苦闷和苦闷无处发泄。她没有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豁达和浪漫的气质,所以她长大了。她变成了一个没有兴趣的人(看看她给女仆起的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该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吧。俗话说:“养女随姑”。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大概也是一位眉清目秀、凤眸绝色的美人。恐怕比她还要惨。凤姐不仅遗传了她的美丽和粗俗,还遗传了她的野心、偏执和恶毒。
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对王夫人没有明显的贬义描写,只有暗示。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述,包括钱蟒*背、钱蟒枕头、钱蟒床垫(原来描述的比较详细,包括颜色和颜色)做工,这里很难描述。描述时(请参考原书),连续使用了三条金钱蟒。曹公对人物住所的描述,包含了很多关于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暗示。当我五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感到很震惊,当时我还不知道“作为人”和“作为我心里的蛇蝎子”这几个字。当我长大后,我会用这对比一下王夫人一生的行为,我就信了!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比较,肯定会引起很多读者的不满。不过探春毕竟是王夫人养大的,她的高贵气质和持家本领或多或少都是从王夫人那里学来的。再加上她学历更高,所以她更加发扬了这些优点。
【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的描写有两处最引人注一是王夫人打金镯子,二是谭春打王善宝一家。两个时代性质不同,也反映在读者心中。不同,但同样快如闪电。两名殴打者正在殴打“他们一生中最讨厌的人”。王夫人一生最讨厌最能勾引男人的女孩,谭春最讨厌一生最不尊重她的人。谭淳从曹公那里得到了“敏”字,他的感觉敏锐而敏感。那为什么不是王夫人呢?
说完王夫人的性格,我们来推测一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我们先来说说夫妻关系。很多人都认为她和贾政是天作之合,是封建夫妻。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幸福的夫妻往往性格互补。书呆子爱上妓女,女士爱上浪荡子,这并不少见。
贾和王的性格如此相似,久而久之他们的生活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就像贾琏和凤姐一样,经过最初几年的甜蜜之后,他们的固执性格暴露无遗,爱情也发生了变化。不过,王夫人应该还是很受贾政青睐的。贾政与她生下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死产),而她在年近四十的时候才能够生下贾宝玉(书中没有看到类似的案例)。一方面说明了她的强势和强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夫妻俩的关系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个一夫一妻制、夜生活无聊的低下穷人。以王夫人刚烈的性格,才能如此迷倒自己的丈夫。一方面是因为她在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颜值确实很出众。贾正能与她育有三个孩子,与赵阿姨育有两个孩子。明明他的生育能力比贾赦还要多,但他为什么不和其他妻妾生孩子呢?书中记载的贾政妃子只有周氏和赵氏。
但按照贾家的规矩,“男人结婚之前,必须在家里安置两个人伺候他”。这样的妃子,应该比王夫人年纪大,周、赵应该不一样。但林黛玉进贾府后却没有相关描述。他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他提到了杏儿对凤姐的介绍,并说贾琏本来“家里人少,来了不到半年,却都发现了她”。不在这里并把他们送走了。”王女士当年可能也做过类似的事。但手段并没有那么激烈,想必也是生下贾珠后,有了资本之后的宠爱,所以谁都不能责怪她。贾母试图劝冯嘉莲姐姐停止打架,称孩子们“就像贪吃的猫”,“我们当时都来这里了”。想必也难免像当年的郑老爷子一样老气,恐怕也有“尖肩水蛇腰”的美人钩子。曾几何时,王夫人在追晴雯时说“我这辈子最讨厌这样的人”,她还写道,“这是我这辈子最讨厌的人”。如果不是这方面受到刺激,她怎么会这么敏感!当然,为了保住自己的贤名,王夫人不得不为贾政安排了两个妻子。
一个是性情平和的周阿姨,一个是泼妇赵阿姨。赵姨妈绝对不是贾母送给贾政的。贾母讨厌她,整个贾家没有人喜欢她。她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婢女。王夫人把身边能干有礼的丫鬟都嫁了出去,比如周锐家的丫鬟,让赵姨在各方面都无法与她抗衡。一方面,她不怕受她的青睐,但另一方面,她又凭借自己的凶狠和心胸狭隘来攻击其他妃子,就像凤姐用秋瞳,金贵用宝蟾一样,是一种久经考验的借刀杀人方法。
当所有的情敌都被打败之后,刀子自己的名声和人气也彻底被毁了,他可以趁机再次“煮死她”。 (我想袭人对晴雯也用过这个方法)可惜赵姨娘是个傻子,有傻子的福气。她甚至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样一来,别说是王夫人,就是贾母也拿他没有办法了。拥有母亲比拥有儿子更有价值吗?而且,赵姨娘的商人气场绝对比王夫人更有吸引力,所以贾政真是对她着迷。好在她是一个被很多人不喜欢的人,无法威胁到王夫人的地位。所以勉强可以忍受。
再来说说王夫人和贾母的关系。贾母无疑是书中最幸运的人。当她嫁入贾家的时候,应该就是贾家崛起的阶段了。她的丈夫代山是一位英俊的男子。贾母曾说:“子子孙中,唯有宝玉像祖父。”看得出来,他也是一位万人迷,面如秋月,明媚如春花。贾母与他关系很好,为他生了三个(也许更多)孩子。年轻时,贾母在持家方面很有天赋,比凤姐“还要好”。她又聪明又聪明,想必很受公公婆婆的欢迎。虽然她读书不多,也不怎么注重女子教育,但她性格活泼,心胸宽广,有品位,并不是一个重德不重才的人。她不仅有能力,而且善于享受生活。她喜欢看邱世洲的画,擅长“收拾屋子”。她曾建议黛玉用霞影纱配青竹,并帮助宝钗挑选室内陈设。他在中秋宴会上展现了自己对音乐欣赏的品味,对枯燥的言情小说也有自己的批评。异性喜欢互补,同性喜欢聚集在一起。
贾母喜欢的每个人都有她的影子,凤姐的精明,黛玉的幽默,湘云的豪爽,宝琴的热情,鸳鸯的能干,晴雯的灵巧。她显然比王夫人更加精致和浪漫。刚结婚的时候,王夫人的人品绝对不入贾母眼中,也没有贾母那样的才华。也许贾母是个有主见的人。我会有意无意地对她说几句话。王夫人有凤姐和探春的一些特点,但没有她们的口才和能力,只好少说话。贾母说她“如木头”,其实是藏拙,宝钗的“藏拙”藏着锋利。不同的。
简而言之,在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领导手下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王夫人终于忍了下来,贾母更加疼爱她了。一个对自己耐心、恭敬、听话的儿媳妇,谁忍心骂呢?与邢夫人相比,王夫人也是干练老实,娘家有地位,更重要的是,她生下了宝玉这样的“活龙”。等贾母老了,把家务交给儿媳妇,她的脾气肯定会越来越好。王夫人的地位直线上升。虽然贾朱的死对她打击很大,但她很快就把侄女王熙凤嫁给了贾琏,以巩固自己在贾家的地位,并保证在宝玉长大之前,自己仍能控制贾琏。政府的权力。王熙凤果然没有让她失望。她与她的关系比与婆婆的关系要亲密得多,而且她也让全家人(尤其是贾母)高兴。后来,女儿元春成为了妾,她在贾家的地位当然也进一步巩固了。
王夫人和黛玉的关系又如何呢?一般人都认为她不喜欢黛玉,所以阻挠她与宝玉的恋情。那她为什么不喜欢黛玉呢?首先,它们是不相容的。黛玉是一个身手一流、锋芒毕露的人,与王夫人的处世哲学不同。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报告文学,名字忘了。这是慈禧太后的一位宫女回忆过去的生活而写的。她说慈禧喜欢的女孩应该有隐藏的好处,不能太明显,应该是从里面隐藏起来。它有一种光彩,就像一颗珍珠。如果表面的光彩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效果),那就不好了。 (www.sbkk8.com) 我想这也是很多像王夫人这样的封建道德家对女孩子的要求。其次,黛玉还有很多明显的缺点。她身体不好,喜欢闹事,需要吃药。她脾气不好,多疑,爱哭。她也喜欢招惹宝玉。三天就好了,两天就烦了。宝玉对她着迷,这是王夫人最讨厌的。
一方面,宝玉是她影响贾家的最后资产(“救他,就是救我”)。振兴家族事业的希望不应该沉迷于孩子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另一方面,如果爱情得不到满足,中年女性往往会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儿子身上。她讨厌黛玉晴雯这样与宝玉亲近的少女,有这种变态的嫉妒心理。但我也有一个观点,王夫人在了解黛玉的这些特点之前,是不喜欢黛玉的。准确的说,她是有偏见的。
证据还来自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初次见面,王夫人多次叮嘱林黛玉,可以和别的姐妹们一起玩,但对宝玉,王夫人说了两遍:“别理他。”意思很明确:别惹我的宝贝儿子!众所周知,黛玉此时第一次进贾府,是非常小心的。她没有表现出后来贾母溺爱她时所表现出的小个性。她的举止稳重大方,此时的她只有十岁左右。古人发育较晚,黛玉本来就有点营养不良,不会有引人遐想的美女相貌(曹公的描述只是小说家在主角出现时的套路描述),王夫人为何要如此敏感的?可以说她非常爱她的儿子。这话她怎么没有对宝钗、宝琴等人说呢?她们更漂亮,进了贾府的宝玉也更大,应该避嫌。我的推测是,黛玉看起来像是王夫人不喜欢的人。王夫人后来不喜欢晴雯,说她“眼睛和眉毛有点像你林妹妹”。由此可见,她也很不喜欢黛玉的样子。其实黛玉的样子应该是惹人喜爱的。王夫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长得像王夫人不喜欢的人。这个人是谁?最自然的推论就是她的母亲贾敏。旧社会的大家庭里,婆媳之间有分歧,姑姑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
曹公对贾敏的描写并不多。小说开始后不久她就去世了。贾雨村评价黛玉时说:“是她的母亲把她从平凡中救了出来,所以才有了这个女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贾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贾母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女儿。她天生就有仙女般的容貌和气质。她和她母女一样,能言善道,有品位,善于玩乐,享受生活。她出生在贾家鼎盛时期,当时“白玉为王金马”,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王夫人在与凤姐讨论视察大观园的事时,提到:“说起你林妹妹的母亲,她没出嫁的时候,是那么的养尊处优,多么的高贵,就是这样的行为。”一个有钱人家的女人!”她还谈到了她自己。 “我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巨额财富。”可见,王夫人作为一个女孩子,并不如贾敏那么自在。记得王夫人刚进贾家,担负起持家重任的时候,肯定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婆婆出差错。看着与我年龄相仿的家敏,过着悠闲养尊处优的生活,我怎能不羡慕嫉妒恨。但贾敏也可能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她在不知不觉中暗地里得罪了二嫂。
贾母深爱着她,不希望她过早结婚。长期的交往可能加剧了王女士和她之间的矛盾。李纨一度认为林姐姐调皮,说道:“只要老天爷保佑你,你最后就会有几个恶嫂子。”这对李纨来说是个玩笑,但也许王夫人心里一直对贾敏不满意。这样的诅咒。但最终贾敏嫁给了林如海,林如海出身名门望族,才华横溢,前途无量。与林氏姐夫的洒脱与儒雅相比,贾政好学却从未涉足(叶公喜龙?读烂书?),爵位也给了他。其兄贾涉遭袭。幸运的是,皇帝赏赐了他一个官职,虽然他保留了一批富人,但他却从未真正写过任何诗。与林如海这样的人相比,他只能算是附庸风雅。
林家虽然没有贾家富裕,但林如海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不受公公婆婆和姑妈的束缚。当她上任时,她带着她的妻子。多么自由又美丽啊!林如海对贾敏绝对一心一意(尽管他为了生儿子而娶了好几个小妾,更何况他从来没有生过儿子),贾敏死后立即向女儿坦白,永远不会继续这种关系。在封建时代,这辈子有这样一个老公就够了。总之,能嫁给林如海,真是令人羡慕啊! (也许王夫人是暗恋林如海,但洛花是故意狠的,哈哈,我要是个庸俗导演,电影《红楼前传》里肯定会有这个情节!——笑话。)王夫人对嫂子很生气。她这一生过得不幸福,现在女儿却来了。你觉得你可以放她走吗?
关于王夫人为宝玉宝钗做媒,我想她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也许是金钗掉进井里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而且一旦决定了,她就立即付诸实施。薛姨妈当然也愿意这样做,但是她的效率绝对不如姐姐(以她的能力和智力,连薛蟠都教不了,夏金桂也管不了她,她真是个没有想法的人。说她在破坏保黛的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真是太抬举她了)。宝钗的优点是,她娘家有钱,又是王夫人的侄女。她身体健康,能力出色。她也很诚实、听话,总是喜欢劝别人学好东西。除了黛玉,无人能与她抗衡。有她做宝玉的妻子,不但让大家心悦诚服,而且还能弥补凤姐学历的不足和身体的弱点,成为管家的新接班人。于是王夫人先想办法争取元春的认可,然后想办法让宝钗退出选秀(以后贾家可能会被指责欺负皇帝),然后又想办法让宝钗分开,然后她逼死黛玉,等等。当然,她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君子,更别说留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了。
王夫人这一生除了忙着保全自己之外,似乎就没有做过别的事情。她偶尔会和老太太一起打牌、听戏。她除了念佛、吃素、摘佛豆之外,没有什么爱好。我们不知道她念佛是为了修来生,还是为了赎罪。或许更多的是祝福她的荣华富贵。书中没有描述她对自己的罪孽的忏悔。金川死后,她只哭了一会儿。其实她是想瞒着所有人,同时也用宝钗当一个实验,看看不知道真相的人会如何看待这件事。得到宝钗安慰后,他立即下了驴,并以宝钗善意的猜测为自己杀人的借口。 “虽然我确实逼死了她,但只要别人不这么认为,就可以了。”这才是这个伪君子真正的想法!所以后来我去大观园视察的时候,我看到她肆无忌惮地把人赶出去、骂人、逼死人。我从未在她身上看到过丝毫的犹豫或心软。
高鹗似乎对王夫人有好感,到最后也没有让她受到报应。晴雯化作鬼魂,只为不负众望的嫂子报仇。金川就这么冤死了,也没见到鬼。难道宝二爷为了他牺牲了生命?只去一次她就满意了吗?实在是让人费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