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中外名著,感觉收获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傅雷家书》。确实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里在想什么。它让我能够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这也应该是一本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好书。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父母,父母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孩子。傅雷在信中写下的一字一句,都成为经典,成为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刻薄的人。这是由他的人生经历决定的。傅雷自幼丧父,自幼受到母亲的严格家教。在细节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虽然家信里有很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傅雷自己实际上是这么做的。这意味着在儒家文化中,道德修养胜于言语。当然,这与他所接受的儒家文化,有儒家的传承,以及自始至终对唯物主义思想的接受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父亲,傅雷对孩子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和傅雷一样平凡,也一样伟大。我们的父辈常常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上个好学校,为了我们取得好成绩,辛苦劳作,头发都白了。这真是太棒了。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万千父亲中的杰出代表。他对孩子的爱的心理使他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由此,我觉得家长们确实很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孩子的自主性越来越低,以至于现在的孩子无法适应社会,无法照顾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最好在他小的时候给他自由,该冒险的时候让他去冒险,不要过度放纵,让他自己承受。有些事……告诉他关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等他应该知道的一切。千万不要说:“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如果。那么他就不会珍惜自己的童年了。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再说了,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明白,所以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了他生命,也有责任……每个父母、每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想要出海的船终究要出海,所要经历的风浪和海浪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和黑夜只能独自面对。父母无法替代或承担孩子生活的责任。清华大学曾经开除一名学生,因为他不知道在学校如何穿衣、系鞋带。另一篇报道称,有一个女孩在学校不会煮鸡蛋,所以她只能抱着两个鸡蛋哭着回家。如此荒唐的事,在现实生活中竟然真实发生过。很奇怪吗?不出所料!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用甘蔗汁浇灌的甘蔗并不甜。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练,孩子的能力也只有通过磨练才能形成。 “过度的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毁灭。”这并不耸人听闻。

你见过一棵孤松傲立在悬崖上吗?为什么它的一根茎在寒风中一动不动?因为当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它就已经遭受了痛苦的摧残。

你见过翩翩起舞的蝴蝶吗?为什么它的翅膀在阳光下如此坚强?这是因为当它破茧而出时,它一生都在将体液挤进翅膀中。

“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谁是鬼杖?”古人虽已远去,但他们的话犹在耳边!

有人说:国家的未来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让孩子在笼子里飞翔,让他们经历风雨,让他们筑起坚强的翅膀!

请不要善意地用你的剪刀剪掉我的茧,帮助我摆脱生活中的痛苦。但让我过早地闻到花香,并不是对我真正的关心,而是一种善意的破坏。 ------我会在阳光下收缩,变成一片枯叶,融入泥土……爱我,让我面对苦难。

我渴望天边的清泉,那里拴着我勇敢的梦想;我渴望融入浩瀚浩瀚的海洋,让我的心变成蓝色;我想静静地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游泳,身上不沾染一丝尘埃……

我抬起头,眼中坚韧的棱角已经破碎。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前冲去,一扇华丽得让人感觉不到的阴森和凶猛的玻璃罩抱住了我,好痛。

或许,这个被玻璃包围的世界是安全而温暖的,不会被暴风雨侵袭。不会有雷电,但就生命而言,这是风景还是监狱?

但毕竟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大多数父母孩子的成长都源于父母的教诲。我要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的教诲。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崇拜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读傅雷家书有感(二)

1954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出国后,他与父亲傅雷有多次书信往来。文学艺术翻译家有着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造诣,也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有了这些,傅雷在千里之外热切地注视着丛的每一次心跳,想象着丛下一步要做什么。设计如何处理您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傅雷的家书包括1954年至1966年傅雷写给傅聪的信125封、写给傅敏的两封信以及妻子朱美芙写给傅聪的一封信。

君子出国不久,傅雷陷入沉思,回忆起小时候对傅聪管得很严。他确实太残忍了。他遗憾地说“可惜四十五岁以后,父爱才真正觉醒”。“而在爱最深的时刻,分离就发生了。”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不会对不起你,这个罪孽我永远也无法弥补。”管教再严,也没必要下跪磕头道歉。教育应该是关于离别后对儿子的思念。归根结底,是父亲对儿子的爱。读到这三封信,一定勾起了儿子对过去的魔鬼和今天的天使的复杂感情。仇恨是有的,但早已被爱所掩盖。从现在开始,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钢琴,不辜负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梦想。

到波兰后,儿子刻苦练习钢琴,水平明显提高。世界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团邀请他参加音乐会。父亲听得儿子的演奏彻底、全面、全面、真实。每次听完儿子的演奏,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千言万语。首先是为三城主符聪举行的欢送会。他评价道:“效果很好,但低音部分很模糊;钢琴声太大了,就像第一天晚上我到小礼堂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听一样。”然后就是当年8月傅聪的演唱会。他推测:“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先尝试弹钢琴,一听到那大‘音’,我就震惊了,而‘触感’不均匀,我又震惊了。‘踏板’ ’不好,我又震惊了。这三种刺激是你20号上台紧张的最大原因。”傅雷不仅清楚地听到了琴声,还清楚地了解了他的心理。信中毫不含糊地指出了儿子的一切缺点和优点。分析得这么认真,倒不像是后悔没时间插上耳机,而全是对儿子成功的信任。归根结底,是父亲对儿子的爱。读了这五封信,想必激起了儿子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最终,在次年2月的比赛中,付聪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除了艺术之外,傅雷的信中还谈到了文学、礼仪、人生观等方面。在文学方面,他写道:“《琵琶行》中,‘大弦喧闹’小弦断断’一节,如断奏,如琵琶声极切;‘此时‘静胜有声’相当于一个漫长的停顿。‘银瓶……水浆迸发’两句,又是一次突然的袭击,气势磅礴。”在礼仪方面,他写道:“与有礼貌的人说话时,无论是老师还是老年人,手要垂直,人要站直。将此规则养成习惯,终生受益。”他在原则上还写道:“人的一生,都是有高潮和低潮的沉浮,只有平庸的人才能过上好日子,就像一潭死水;或者需要有极高的修为才能摆脱困境。”疲劳和真正的解放。只要高潮不让你紧张,低谷不让你颓废,那就可以了。谈文学,他能看透诗韵与钢琴的联系;讲礼仪,他能传授基本规则;讲礼仪,他能传授基本规则。讲道理,能说出盛衰的本质,而傅雷对一切事情都是最通透、最清楚的。虽然距离遥远,但教育从未改变。傅雷不愧是一个伟大的爸爸!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最多的是父爱给予我的帮助和教育,其次是话题内容。对于傅从言来说,正是因为傅雷长期坚持写信,他才努力成为一名更有道德、更高水平的艺术家。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有同样的感觉。经常和父亲交谈,增长知识和道德,真是太好了。傅雷的家书是父子爱情的结晶,是一本没有广告的教育指南。实在是太美妙了!当我必须回去写评论时,我发现非常困难。因为书中的家书都精彩绝伦,字字精妙,做笔记或者做任何总结都可能会损害这部经典之作。因此,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下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重要感想,以及我对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的理解。首先,从形式上看,《家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丝不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我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都会被这些特质深深感动。根据我的一点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件的表达方式、沟通方式或书写方式。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创作出如此宽广、自然、舒适的作品。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人生、谈爱情、谈生活、谈修身养性。即使儿子写错了,父亲也会“严肃”地指出,并耐心分析和纠正。正是这种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如论文、翻译),让我们能够直接、清晰地感受到著名文学批评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为人、为人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学者。和风格。如果说《傅雷家书》是“最好的艺徒修炼书”,或者是经典的“教育篇”,那么我想,首先也是最有意义的应该就是这种态度和风格。但绝不限于此。此外,傅雷先生因他的学识和思想,对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讲出深刻而不难懂的道理,从而启发人们。当然,我并不认为它只是“最好的艺术学徒读物”或“教子”,对于像我这样不是艺术学徒(狭义的)的读者来说,这些家书仍然保留着它们的伟大之处。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总给人深刻的启迪。自始至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生命、修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我认为,这就是关注和强调“大修”的重要性。这种想法也出现在其他信件中,比如去博物馆、森林的建议,都是为了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整体修养,而不是一味地练习钢琴和音乐。启发我的是,读书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还应该有其他方式。即使阅读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个主题。综合素养的建立和提高,需要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方面的阅读。因为生活或者生活从来都不像大学学科的分类那么规范、整齐。每个领域只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个方面。要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另外,其他的,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性的关系,要用理性来控制情绪;总是从星星或宇宙的角度来看待生命中的一切,从而了解人的局限性等等,都是真正的感悟,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以上是我读完《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俗话说:“书本不能尽述,言语不能尽意”。我读后的想法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无法写出来,而必须融入我的身体。

本来,读书笔记和读书后的反思只是手段。理解并实践这些原则是最终目标。

读傅雷家书有感(三)

文/黄玉蕾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艺翻译家傅雷夫妇写给傅聪、傅敏等人的家书节选。傅雷夫妇去世后,整理了200封家书: 161 封来自他父亲的信,30 封来自他母亲的信。九印。傅雷先生的家信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难以言表。

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读物,也是一本充满亲子教育的力作。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贯穿整封家书的情感,无非就是让儿子懂得荣辱,懂文事,懂艺术,能够用认真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的艺术家”。技能和突出的个性”。家书里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挚沟通、字里行间溢出的亲情,《傅雷家书》充满了父母的责任和对父母炽热深沉的爱。孩子们:你们走后的第二天,妈妈哭了。 (www.sbkk8.com) 我的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喜悲泪。我们可以毫不害羞地告诉你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毫不担心你的厌恶地告诉你这一点。毕竟,人类是情感动物。随意披露并不可耻。更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我们很多父母都渴望儿子出人头地、女儿成凤,所以盲目模仿傅雷早年所奉行的“锤子出孝子”的中国传统教育做法。他们相信“慈母出恶子”,但不善于身教,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孩子们只能让自己金色的童年黯然失色。傅雷简单“打”一下,孩子就被送到了国外。虽然后来傅雷明白了真相,但他却连孩子在国外结婚生子都看不到。最终,他还是等不及心爱的儿子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此事以遗憾告终。

虽然晚年饱受苦难,但他和儿子仍然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作为家长,我也希望我们能像傅先生一样,和孩子之间没有代沟。父子俩也是亲密的朋友。孩子长大后,有很多烦恼埋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傅雷是一位严格的父亲、一位良师、一位乐于助人的朋友。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孩子的好父母、好导师、好朋友,努力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

在全世界父母的心里,等待儿子的来信时焦灼不安,收到信时兴奋一整天,为儿子手抄了六万字的《希腊雕塑》翻译,并写下了用不同语言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也许,我们没有傅先生那样高超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但作为父母,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学习者。我们在教导孩子做人道理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用爱感染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140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