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1)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注重教育。仔细读完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感触良多。本书从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互动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更加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亲自做好教育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明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法国人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带路,但不能为别人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不能一直牵着他的手走路,但一定要让他独立行走,让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前苏联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能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是国家大事,需要天赋和深厚的人生阅历。
为了探索教育的真理,名人们倾其一生,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供了最好的注解。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拜金主义盛行,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虽然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温饱不再是问题,但是竞争却变得更加激烈,所以如果考上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最直接的教育目的。家长、老师、学生自己也在这条路上努力着,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依据。尽管有那么多教育家大声疾呼教育的本质,但社会仍然急功近利,学生仍然为了分数而努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来自县、镇、村,大部分条件一般。上大学是他们几代人的祖先的梦想。但他们从小家庭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受到限制,能考上好的大学的人寥寥无几。有限的。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一些学生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就业。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之外,还应该做什么呢?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教导(更准确地说,是给予)孩子信心。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他就会充满活力,凡事努力,乐观,乐于接受挑战;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在一切事情上表现出软弱和恐惧,从而失去能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很多,影响自己的发展。自信的孩子会有学习的动力,相信努力会有回报。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即使他们的成绩暂时不理想,他们也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当他们还是学生时,这种态度会鼓励他们积极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步入社会后,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得到之后就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始终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那么如何给孩子自信呢?首先,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有更多的踏脚石,变得更强。不管你的成绩是好还是差,分数是高还是低,努力学习的行为就是在锻炼自己。拥有良好态度的老师,才会对所有的学生宽容和理解。有了理解和宽容,学习好的人就会更加努力,学习不好的人就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时,他们的心情就会愉快,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很快。即使是贫困学生也会走上正路,更容易受到正能量的影响。
除了自信,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当学生有了自尊,懂得了自爱,就会自律,就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完了。
如何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身教胜于言辞。成长中的孩子最讨厌枯燥的讲道。我们要以身作则,进行“无声”教育。我们还必须自律、自爱。平时,我们需要多与学生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必须仔细聆听孩子们的声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体验和理解什么是自尊和自爱。一。
我们还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成长时期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们不能随意撕毁学生不好的一面。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我们只能用心沟通,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有心人,注重教育细节,身体力行。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体会到独立人格的高贵。以及老师真挚的爱。在心连心的喜悦中,同学们苏醒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成绩也会自动提高。
给孩子自信,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在我看来,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无论社会竞争多么残酷,生存压力有多么大,孩子总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孩子的路不误入歧途,成功就指日可待。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最好的教育的基本认识。在教学这条路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都在践行着,无怨无悔。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二)
2009年暑假前,我参加了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是根据《——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最好的教育是什么?》这本书改编的。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生活、学习、做事、交流。围绕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一主题,给出了66个教育小话题(本书中提到的教育细节),即是的,做人章节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感、积极态度、力量、乐观、耐心、谦逊、独立、勇气、幽默、感恩、节俭、吃苦、自尊。教育是内省;学习章节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能力、注意力、观察、记忆、想象力、创新、探究、勤奋、问题意识、主动学习与应用、合理安排时间、统筹规划、休闲;做事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自己喜欢的事、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沟通包括:沟通的内心需要、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倾听、语言表达、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顺、难忘师长、处理矛盾、分享快乐。每篇文章的第一个教育细节是这部分的概述,即生活、学习、做事、交往这四篇文章有单独的概述。然后每篇文章的分点就成为独立的文章。
纵观全书,这是一本关于教师自我修养、教育知识再确认的好书。它重新确认了过去教师普遍遵循的一些教育原则。感觉很简单很全面,但是一定要真正落实到,成为大家的普遍做法。教师每时每刻的自觉行为,不是通过读书和学习就能实现的。本书不求完整的理论框架,而是用轻松优美的散文风格,真正对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可供人们参考、发人深省。例如,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论述教育应如杜甫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人有不同,而教学有其范畴,教学若没有一定的方法,就无法用言语来传达,此乃虚无境界,大教无言”。 (www.sbkk8.com)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藏教育意图,依靠教育情境的影响、作为一种间接的教育方式,它是潜移默化的,摒弃单调乏味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而不发生直接冲突。讲道,从亲身经历中领会道理,以自己为主体学习。实现精神升华和教育认识飞跃的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本书应该经常阅读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身修养的提高,进而引导、内化为自己自觉的教育行为。纸上学的东西终究是浅薄的,我知道自己还得细细做。
当然,读完整本书,我还是觉得这本书的安排还有待改进。当然,也有可能因为这本书是多人写的,所以内容上可能会有一些重复。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四大方面:做人、学习、做事、沟通是可以融为一体的。比如,做人的章节可以融入到整本书中,做事的章节和沟通的章节可以融入到整本书中。学习篇中关于人格发展的部分甚至可以归为一章。进入生活做事篇,学习篇重点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这样,本书的结构就更有逻辑性,并且可以避免重叠。另外,可以考虑将工作篇安排在生活篇之后,因为做人与做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涵盖了学习,学习章节放在最后。有了以前的生活基础,处事知识的训练和学习就应该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透过洞看事物会让人慷慨地微笑。也许由于出版速度的原因,书中有很多错别字无法校对,但这些只是整本书的小瑕疵。我之所以如此挑剔,是因为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仅老师应该读这本书,孩子、学生、家长也应该来读,以提高自己,反省自己,互相沟通。达成共识。如果想让孩子读这本书,最好校对一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