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1)

——【红岩】读后感

今天我第一次读完《红岩》这本书。我一直对这本书感到敬畏,人们说这是一本好书。让我没想到的是,参加这次征文比赛后,我竟然还有机会。我拿着这本红色的皮书,一页页地翻着,仔细地读着。光是看到封面上的一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沸腾了,想回到那个理想信念占据一切的时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看到江姐回农村给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雨雾笼罩的城墙门,倒映着木笼子里血淋淋的人头。在河中。看着妹妹,她努力冷静下来,看向遇难者名单,突然发现第一行有她丈夫的名字!我真的无法想象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一个柔弱的女子,怎能承受如此大的打击?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江姐眼里含着泪水,胸口堵着,不敢也不愿意再看。她忍不住哭了出来。一波又一波的眩晕感让她站不稳……但坚强的江姐立刻认为她肩负着党赋予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留下来。她的脚步不停地踩进泥里。一路上搅起的水和泥,溅满了她的鞋袜,但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极力克制自己的悲伤和愤怒,想要将那刻骨铭心的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渐渐地,那双凝视前方的眼睛终于取代了从未流过的泪水。她内心深处的恨,比泪水还要深,比痛苦还要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也是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渣滓洞集中营,她被敌人折磨了多日。她这种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精神,给了在场的所有同志无穷的动力。竹签钉入指尖,鲜血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痛苦……正是她,一名女共产党员,在敌人面前平静地宣告: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艳的红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信念而奋斗。无数正气凛然的共产党员纷纷前来,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党的尊严和秘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祝国家和人民繁荣昌盛!这句话说起来多么容易,但今天的中国人有多少人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恩呢?下一代的教育会不会慢慢忘记这些惊天动地的功绩和牺牲,不让孩子们接触鲜血、红色的岩石等,精神会丧失吗?还是只会成为小学课本中的机械背诵课文?我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我在大学,我只是觉得大学里的氛围不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感到无聊、空虚、沮丧、浮躁。他们整天除了学习和逛街之外无事可做。相比之下,我不禁为革命时代青年学子们如饥似渴地求知知识、随时为理想、为革命而牺牲的热情感到羞愧。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刺激是当今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五光十色的世界,脑海中浮现的确实是江姐那件坚挺又薄薄的蓝色旗袍上那件鲜红的毛衣,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我应该去哪儿?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大学三年也想不通的。也许红岩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它已经不复存在,而是它的具体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贡献力量。中国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或许信仰已经不再像那个时代那么重要,但共同的目标始终引领着那些努力奋斗的人坚持奋斗!

铁道校区学生赵长平打黑恶霸的英雄事迹蜚声中南地区。我从心底里钦佩他。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带来了荣耀,也为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带来了荣耀。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韧性和信念。从他受伤躺在病床上坚毅坚毅的笑容中,我仿佛看到了江姐临死前那瘦削却挺拔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认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如何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被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领我前行。

红色书籍读后感(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不久前,我读了高尔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苏联青年保尔柯察金在不断的苦难和磨练中成长的故事。他始终为革命献身,奉献自己的力量。后来他瘫痪、失明,但他拿起了新武器——笔,让他的生命绽放!

在保罗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钢铁般的意志。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保罗对这句话解释得很好。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悲剧,但最终迎来了灿烂的阳光和彩虹。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保罗的精神,在风雨的摧残下不屈服、不绝望,而是坚持到阳光普照的那一刻!

我也想到了《开学第一课》里的那个女孩孟佩洁。父母双亡,她与养母刘芳英相依为命。 8岁时,养母瘫痪,她承担了所有的工作,靠微薄的病假工资生活。她每天做家务,给养母按摩,要到九点才能开始写作业。就这样,她已经这样度过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直到现在。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没有过不去的坎,雨再大,总会停的!

虽然我们在安逸的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去面对,去克服。我们还要给自己创造锻炼的机会,这样以后失败的时候才不会心灰意冷。想想寒风中盛开的梅花。只有与风雪搏斗,磨砺身体和意志,生命才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红色书籍读后感(周三)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太短暂了,也正是因为它的短暂,才变得如此珍贵。

每个人都有青春。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而有活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描写了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以林道静为主角的一群进步青年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20世纪30年代学生运动的小说。它表现了从9月18日到12月9日这一历史时期,一群北京青年大学生为反对封建统治而抗日的历史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拯救祖国于危难之中的顽强顽强的斗争,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仰是那么坚定。

读《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抗战时期英雄儿女的感人事迹,但通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进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场历史风暴,我们和自己一样。年龄,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生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成为封建地主的女儿或官僚的玩物。当她继续与自己的命运斗争时,她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她自杀了。尝试失败,她被开除教职,找职业也处处阻碍……面对重重挫折和打击,林道静没有放弃。虽然前面的路充满坎坷,虽然她知道这条路极其艰难,但她只把这些打击和坎坷看在眼里。把它当作丰富人生的元素,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现在真是无价之宝。

想想现在的我们,有多少“青春”被我们浪费了? (www.sbkk8.com) 我们身边有那么多正气凛然的年轻人,有为、有远大志向,但他们却是那么的“脆弱”。面对一两次打击,有的人选择醉,有的人选择沉沦,甚至有的人选择死。你真的这么脆弱吗?怎样才能对得起随风而逝的“青春”呢?醉酒的人清醒后仍然迷失;陷入沉迷状态的人,骑上它,发现自己的青春不再空虚、不再悲伤;而那些自杀的人,也许你不会再感到遗憾,但留给生者的却是无尽的悲伤和失望……不要把命运交给“命运”,而是要努力改写自己的命运。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你们有青春、有活力、有动力。你还能做什么?怕,摔倒了再爬起来,就算哭了,也要再哭起来,继续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像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结局。我们要做的就是弹奏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的歌声响彻命运的每一个篇章。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庆祝了她的90华诞。纵观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录了如此多的沧桑,却又表现出了如此的坚韧。它是一种标志,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过去,当我们被外国人欺负时,祖国一次次走出险境,因为祖国心里有我们,有祖国人民!祖国用它雄伟的身躯保护着我们,我们也要报答祖国:永远爱你、保护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885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