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易中天《三国纪》读后感500字

在《三国志》中,易中天老师用他独特的视角和观察角度揭示了三国志的真实面目。

在《三国志》中,易中天利用史料和分析,一一发现和批判了《三国演义》中的诸多不足,并通过分析揭开了三国的真实面目。

为什么人们如此痴迷《三国演义》?无非是心机、算计、力量、谋略。想想看,这些事情看起来多么令人兴奋?而且你还可以在战场、官场、商场、甚至爱情场合使用它们。谁不想要这样呢?太刺激了,太刺激了,所以我想看。但这些精彩的事情都有一个基础:《三国演义》实际上是一部忠义斗争的历史。为了战胜邪恶,忠诚以邪恶对抗邪恶。这种对抗,往好了说是斗智斗勇,往坏了说是阴谋。 《三国演义》自始至终贯穿了这场阴谋,尤其是赤壁之战前后:周瑜和诸葛亮两位君子,化身为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恶人,一个“三国演义”。嫉妒阴险”,另一个“奸诈狡猾”,“一点儿光明正大都没有。

而且,《三国演义》的写作倾向是“尊刘、贬曹、贬孙武”。它只是因为讲求忠诚而给历史蒙上胭脂,过分夸大诸葛亮,过分贬低曹操。只要能表现出诸葛亮的神谋,全部接收,只要能看出曹操的奸诈无耻。赤壁之战,原本不起眼的关羽大显身手,神奇的诸葛亮神奇借东风,而原本的关键核心孙权、鲁肃、周瑜则根本没有被提及。整个三国历史在罗贯中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评判一个人物,不能评判他是忠是奸,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因为从很多方面来看,好人也可以是坏人,恶霸也可以有好心,忠臣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是奸臣。人是多面体,历史也是多面体。正因为三国被简单地视为一场是非斗争,加上情感倾向和历史的二重性,三国历史的面貌也被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08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