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读后感(1)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刘铁方教授的《看教育》。我暗自庆幸自己读到了这么好的一本书。刘教授的处境不平凡,事业不平凡。他之所以凡事都比别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也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爱的职业。没有爱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谈到了改造后进生的问题。刘教授说,教师对贫困学生的改造就像医生的诊断。医生只有治疗疑难杂症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教育贫困生才能提高医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水平。这个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发人深省、鼓舞人心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然我们在教学上确实关心后进生,但是能够像刘铁方老师那样对待贫困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了改造一个差生是多么的困难,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他走向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所体现的重复,足以考验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通过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元素。一是让我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二是用真实、可感知的世界来安慰我们的生活。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被故事浸润。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会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启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给学生留下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读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的故事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也与人类的理性、道德、审美、人格有关。 “以爱育人、以心育人”既是一种普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要求,也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操。让我们用一颗平凡、爱心、理性的心来守护教育,守护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
守望教育读后感(二)
文/刘宗玉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诚的书。当我拿起刘铁方教授的教育论文《看教育》时,我不禁突然心生感动。在喧嚣的时代,仍然有人以难得的坚持守护着心中的教育理想。书中写道:“我们当今的世界确实需要坚定的教育改革者和昂扬的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引领真正的教育方向。但世界也需要沉默的思考者,他们在喧嚣背后停下脚步。”他们沉思着现实和历史中那些被喧嚣和浮华所遮蔽和遗忘的问题领域,默默地追寻着内心朴素和宁静的道路,他们或许常常被称为脱离现实的人、脱离现实的人、被遗忘的人。落后于时代,却依然在孤独中执着思考,他们也是值得尊敬的!”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教授,刘铁方老师比普通大学教育学者更加关注中小学教育,熟悉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教育。所以,【守望教育】里的很多章节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守望教育”的特点是它的文体不像其他教育文体那样生硬、困难,而是显得平和、安静、灵动、流畅、诗意。
在《行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系列丛书的序言中,作者写道:“让我们一起在树下坐一会儿,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自由,(www.sbkk8) .com)聆听心灵深处的微妙震颤,让我们在关心教育生活的同时,更加平凡朴素,更加清醒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可以自由徜徉、依恋的家对彼此。” “让平和平静状态下的深情教育和教育理念在人们平静的心中潺潺流淌……”
在《远离故事的教育》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的情景:“(各种故事),连同冬夜的柴火、夏夜的星星、秋夜的凉意,都是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在童年的记忆里,有故事相伴的童年,虽然贫穷,但并不孤单,童年的时光依稀留在故事的记忆里,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让我生命无尽的温暖。”读到这样的文字,一种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
像九这样的教育作品,就像清风拂面、琼浆润喉,让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守望教育】的魅力,也是刘铁芳老师的魅力。
守望教育读后感(周三)
【守望教育】是一部表达教育理想的真诚之作。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爱心教育家”的真挚情怀。书中说:“正是因为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对人的完善的关怀,我们才会执着于真正的教育,执着于现实中人的命运,才会执着于复杂的现实。”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微小的教育事件保持深刻的人文反思,对我们的每一个思想保持温暖的人文情怀,同时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予理性的看待。批评和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的热情和思考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守望教育》一书中,刘教授用教育论文的形式传播了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他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小事出发,将他雄辩而独特的微观陈述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他对马加爵事件的解读,比如他对教师生命权的强调,比如他对孩子世界的追寻……他用一种低调的演讲姿态,从他的亲身经历出发。或感受。他始终以局内人的态度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将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望”。我们的教育所依赖的社会已经“在其中燃烧了自己”,真情油然而生。
刘铁芳的《看教育》一书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释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一个教育者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不断提出和质疑。质疑的过程,产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和提升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质量。
刘教授在《研究性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指出:好的教学其实就是把学生引入“问题”,将自己的“问题意识”引入其中,并不断拓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不再以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解决问题来激励。用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活力,辐射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维之路。这也让我们对当前所研究的“问题意识”课题有了更深入、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说到底,“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型教学并不是要培养每个人都成为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独立思考。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开阔视野,最终落实到关注社会、自然世界、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把心灵的温暖还给课堂,把思维的敏捷还给课堂,把生命的活力还给课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未来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灵魂,让教育拥有活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