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500字

【第1篇】

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严谨,不能太雷同,否则会产生不好的后果。这是我读完《差不多老师传》后的感想。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对任何事情都不认真的老师。小时候,妈妈让他买红糖,他却买白糖。差别太大了,但他说几乎一样。在学校老师问他问题时,他把山西称为陕西。差别很大,但他说几乎一样;他在一家钱庄当店员,他把“是”写成“千”,“千”写成“十”。差别太大了,但他说几乎一样;火车8点30分出发,他8点32分到达。赶火车前,他说几乎一样;当他终于突发疾病时,他问王医生是王医生(牛医生),他说几乎一样。然而病情却耽误了,临死时他却说生者与死者差不多。

最让我气愤的是,在他快要死的时候,老师还继续说:“死人跟活人几乎是一样的。”仅仅因为“几乎”,他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后悔。实在是令人难过。社会上,也有很多人,什么都不在乎,不认真对待,只想要同样的东西,这也酿成了大祸。

几个月前,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一位刚生完孩子,无暇爱护孩子的母亲,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被埋在电梯下。原因是电梯公司想节省几十块钱的钢板来制作踏板,这几乎就够了。踏板不够长,当母亲刚要踏出电梯时,踏板松动,露出了缝隙,她就掉了进去。冰冷的电梯齿轮来不及闭合,残酷地挤压着母亲的身体。看到这个新闻,我不禁感到一阵寒意。多么可怜的母亲,多么可怜的孩子。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就为了一块价值几十块钱的钢板。这就是这个“差不多”的后果。这就是“差不多”的结果。残酷,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伤害。

让我稍后再考虑一下。我也是个小孩子。当我数学考试不及格时,我发现我写错了几个数字。我回到家并辩解说我不是认真的。到了复习的时候,我就说我也差不多了……因为错误太多,所以成绩一直不好。我上不去了,现在后悔说了那么多“差不多”了。

《差不多师传》给了我一次极好的教育,让我做事更加严谨认真,不再粗心大意,使我受益终生。

【第2篇】

最近读了著名作家胡适写的短文——《差不多老师传》。这篇短文读后让我感慨万千。

我觉得短文里的老师真是可笑:他认为白糖和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也差不多。甚至在他病重的时候,家人也请错了医生,叫了牛医生。他还认为牛医生和人类医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临终前,他还说过:“生者与死者都是相似的,只要事情相差无几,就不必太精确!”

看完之后,大家肯定会问:“真的有这么傻的人吗?”其实我看完也有同样的疑问,同时也忍不住笑了。确实,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效仿老师,做事总是那么马虎、草率。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在做之前一定要用脑子冷静思考。

当我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才发现:我还在嘲笑别人!我不也是一个“差不多是老师”吗?每次考试后,妈妈问我怎么样,我总是感觉很好,说:“差不多了!”结果,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傻眼了。由于粗心,我把“身体呼吸”写成了“休息”。我把“博”写成了“娇”;我把“20”写成了“2003年”;我把“1公斤”写成了“1克”……总之,我因为觉得它们很相似而闹了很多笑话。呢绒呢!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心,力求精益求精,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一定不能效仿同一个老师,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49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