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东汉时期的鲁国,有一个小男孩,名叫孔融。他非常聪明、懂事。当他四岁时,父亲带回一袋梨,送给孩子们。爸爸让孔融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大的给了父母,其余的给了哥哥们,最小的给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也让我想起了很多.
我同桌有一个哥哥。他们和父母一起吃完饭才去上学。因为早餐不多,最后只剩下一个馒头了。父母坚持要让两兄弟吃,他们异口同声地给了父母。如此感人的家庭氛围,这两兄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孔融啊!他们知道父母的辛苦,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和爱!
我最近读了一个寓言,讲的是一只狼和一只狐狸抓住了一只小羊羔。两人都想自己吃,于是互相残杀。最后,小羊逃跑了,他们都饿死了。这个故事与《孔融送梨》形成鲜明对比。孔融的孝心令人感动,但狼与狐的故事却是用来讽刺那些为了争夺利益而不肯谦卑的人,最终两败俱伤。
这种为了利益而斗争的经历在我身上曾经发生过。那天,我和同桌读了一本课外书。 “是我的就是我的”这句话,我们友谊的小船动不动就“翻了”,最后我们都不再理会对方了。而当我读到《孔融放梨》这个故事时,我感到非常羞愧,觉得我不应该和同桌为了一本书而争吵。以后无论我有什么,我都会和她分享。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实践分享和谦逊的美德并不难,而且还可以让大家都开心。
“孝道为先”、“尊老爱幼”、“谦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点滴做起,感恩父母,感恩长辈,互相谦让,学会分享,不断弘扬我们的传统美德。
【第2篇】
读《孔融让梨》后的感想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它是一个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继承了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暑假里,我读了《孔融放梨》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数。古时的小孩子,都是懂得礼的。我们现在新时代的小学生一定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孩子,名叫孔融。当他四岁时,有一天,一位客人来到他家,带来了很多梨。客人们请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孔融同意父亲的话后,就起身把梨分给了大家。他先把最大的梨拿给客人;然后他挑了两个大的给他的父母;然后他把大的一一交给了他的兄弟们。最后,他从众多梨中摘了最小的一个给自己。客人问萧孔融为何给自己送最小的?孔融道:“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们听到孔融的回答后,连连称赞。
与我们现代社会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相比,家里的大人都在他们身边。长辈们如果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地送给孩子,而且宠溺至极,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小时候,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很听话。当他们吃得好、穿得好时,他们会首先想到我。我也安心的享受着父母的爱,却从未想过。我想要回报,直到我进入幼儿园,然后进入小学,我才想到父母的辛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我慢慢明白了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键。人和睦相处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美德。只有懂得礼貌,才能与同侪和睦相处,才能受同学欢迎。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慢慢意识到父母为我付出了多少。假期里,我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拖地、洗碗、擦桌子等等,这样下班后我就能多给父母一些东西。花点时间休息一下。我的表现让父母很满意。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与人相处时懂得以礼相待。不互相竞争,不畏惧痛苦。人与人相处才能和谐,才能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8746.html